![]()
17世纪中叶,对加拿大殖民化的法国先驱者——“森林流浪汉”首先来到苏必利尔湖地区。接着,耶稣会传教士克劳德·阿鲁埃在苏必利尔湖西部地区建立了圣——埃斯普利(圣灵)传教士团。
60年代末期,阿鲁埃又在一条急流险滩的河流(圣马里河)的南岸建立了圣马里传教士团。圣马里河把苏必利尔湖与休伦湖连接起来了。
1670年,阿鲁埃听当地的印第安人说,西边有“一条大水”。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大河。然而它流向什么地方,又在何处终结?是流向墨西哥湾的,还是流向太平洋的?当时没有人知道。
传教士们当然指望这条大河注入太平洋,这样苏必利尔湖地区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671年,他们在圣马里石滩附近迫不及待地宣布,法国人对苏必利尔湖和密执安湖相毗连的所有地区行使最高的统治权。
“森林流浪汉”的毛皮商人路易·若里耶受法兰西总督的派遣去探察这条西部大河,同行的还有传教士扎克·马尔盖特和五个毛皮收购商人。他们乘两只独木舟从密执安湖西北的一个湖湾启锚航驶。
他们沿威斯康星河顺流直下,航行到该河的河口,驶进了一条宽阔的大河。河两边是森林覆盖的河岸,清澈透明的河水向南奔流。他们把这条河命名为科尔别尔河。
他们沿科尔别尔河航行一个星期,发现了伊利诺斯印第安人的村庄,河岸上可以看见成群的野牛和其它许多野生动物。
马尔盖特和若里耶从印第安人那里打听到,这条大河发源于北方遥远的不大的几个湖泊,并向南奔泻。但印第安人无论怎样也无法说清这条河流向何处,注入哪个海洋。
若里耶和马尔盖特沿这条河向下航行了好几百公里,发现另一条大河即密苏里河从西边注入这条大河(密西西比河)。再往下游行进,俄亥俄河从东边注入密西西比河。
再沿这条河向下游航进,法国人看到当地印第安人使用的一些欧洲的器具和武器,以及偶尔看到从墨西哥运来的西班牙商品。他们还看到一些骑着野马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把这些野马装扮得十分华丽。
在俄亥俄河以南,又有一条大河阿肯色河从西边注入密西西比河。他们终于明白了,要想通过这条水路航行到太平洋是根本不可能的,也不可能注入大西洋。很明显,这条大河最终必然流入墨西哥湾。
若里耶和马尔盖特是沿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河道航行的第一批欧洲人。但是要最后证实密西西比河注入的是墨西哥湾,而不是太平洋,还要继续航行到该河的河口。法国人望而生畏,只好掉转船头向上游返航。
就这样,他们发现了北美这条大河的几乎全部流程,它流穿整个北美大陆腹地,长4000余公里。法国人对密西西比河取得了“首次发现权”,剩下的问题是对这条大河的下游取得正式的主权,并在墨西哥湾站稳脚跟。
毛皮商人拉迪松和格罗泽里听到印第安人传说的不仅有密西西比河的情况,而且还有北部海洋(哈得孙湾)的消息。于是,他们朝着北部海洋的方向进行了一次收购毛皮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他们发现了尼皮贡湖。
人们不清楚他们是否走到了哈得孙湾岸边。但他们在回到魁北克时,确实带回了大批珍贵的毛皮产品。他们建议对哈得孙湾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探险,以便使法国人在它的沿岸地区取得统治权,但没有取得任何人的响应和支持。
于是,拉迪松和格罗泽里前往英国,表示愿意为英国效劳。他们与司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同父异母兄弟,当时担任英国海军元帅的鲁珀特·巴瓦尔斯基姆王子取得了联系。
1667年,鲁珀特王子创办了英国哈得孙海湾公司。次年夏天,他向哈得孙湾派出了一艘英国军舰。这艘军舰在詹姆斯湾发现了鲁珀特港口和从东面注入这个港口的一条同名大河,以及这条河以北的另一条大河——伊斯特门河。
他们在伊斯特门河的河口附近建造了一座要塞。1670年,哈得孙海湾公司获得国王的批准,管辖权可以扩及海湾沿岸的全部地区。到1688年,英国在这里的各大河河口建立了七个商站要塞。
在同一时期里,法国人不论在加拿大地区还是在向哈得孙湾推进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671年,耶稣会传教士萨尔·阿尔巴利渡过了苏格讷河前往海湾,并把这个地区正式宣布为法国的领地。
17世纪法国著名旅行家罗伯尔·拉萨尔梦想发现从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最短航线。1669年,他由安大略湖向西南推进,发现了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左侧一条巨大的支流。他当时认为密西西比河可能注入太平洋。
1679——1682年间,拉萨尔组织了一系列探险活动,其目的是追踪密西西比河的全部流程,并把它的流域归并为法国国王的领地。他在尼亚加拉河畔建起了一座要塞,并装备了一艘船,准备沿内河水道从要塞航行到密西西比河河口。
商人们推想拉萨尔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企图夺取北美地区毛皮生产的垄断权。耶稣会传教士也对他恨之入骨,数次下毒杀害他。拉萨尔最后一次中毒还未痊愈,就立即出航,横渡伊利湖和休伦湖,抵达密执安湖南部边缘。
拉萨尔派了一只满载毛皮的船从密执安湖返回尼亚加拉河,以便用这船毛皮产品偿还债务和补充粮食。他自己带领15个人穿过密执安湖以南的地势不高的分水岭,并在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伊利诺斯河畔建起了另外一座要塞。
拉萨尔在伊利诺斯河岸度过一个冬天,次年早春时节,他带领五个同伴踏着泥泞的道路徒步回到蒙特利尔。他得知派回加拿大的船只失踪了,另一艘从法国派给他的航船也遇难沉没了。
拉萨尔并不气馁,他毅然决然地返回伊利诺斯要塞。然而,在他离开期间,要塞的守备军举行了暴动。他与印第安人结成同盟,粉碎了暴动者的叛乱。
此后,拉萨尔携带大批毛皮回到蒙特利尔,装备了一支新的探险队。他穿过大湖区后,沿伊利诺斯河航行到该河河口,然后沿密西西比河顺水而下,一直航行到墨西哥湾。
拉萨尔把密西西比河整个流域以及全部支流划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领地,并把它命名为路易泽阿纳之地。此后,他沿密西西比河逆水而上,穿过大湖湖区,又回到了蒙特利尔。
拉萨尔把一块比法国本土面积大出好几倍的地区归并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拨给他一笔资金装备船只进行新的探险,同时还任命他为路易泽阿纳地区的总督。
当法国人的势力到达墨西哥湾时,哈得孙海湾公司继续探察北加拿大的腹地。1769年,赛米尔·赫林受命去寻找印第安人所说的“铜矿河”。
![]()
赫林精于航海及测量。他在没有经验又缺乏充分装备的情况下,带着少量的粮食出发。虽然有印第安人带路,然而,这些印第安人对地形的了解有限,因此,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被迫返回了。
1771年,赫林在返程途中,遇到吉布依昂族的首领马多纳毕,他自称知道“铜矿河”的位置,并且愿意带领他们前往。赫林已适应酷寒的气候,因此,在同年12月,便和同伴跟随马多纳毕出发了。
他们沿途收集桦木树皮,以便在必要时可将其制成独木舟。他们尽量选择有鹿群的森林路线,因此,虽然是严酷的寒冬,食物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次年7月,他们顺利地到达这条“铜矿河”。但是,赫林感到十分失望,这条河仅能勉强航行独木舟而已,巨型轮船根本无法通行。而“铜山”也只是谣传,虽然发现了矿石标本,然而,就当时的技术而言,开采是不合算的。
尽管赫林感到很失望,然而哈得孙海湾公司与吉布依昂族之间的关系却大有改进。1774年,公司派他到萨克其万河印第安人居住的森林、河川与道路附近,兴建交易所。
萨克其万河流域是个丰富的兽皮产地,商人们建议,为了大家的利益,应该彼此协助,取代相互竞争。1783年,基于此种宗旨的西北毛皮贸易公司因而诞生。
荷兰人亚历山大·马更些开始在哈得孙海湾公司供职,后来投靠西北毛皮贸易公司。为了寻找通往太平洋的通路,1789年,马更些从亚大巴斯卡湖的吉布伊昂要塞向北出发。
当时正值6月,天气却相当寒冷,由于河川结冰,进展始终不顺利。但是,几周之后,他们终于越过大奴湖,进入一条宽广、流水湍急的河川。事后,马更些以自己的名字为此河命名。
7月12日,一行人抵达北极海。面临这片汪洋,马更些盼望它能将他们带往太平洋。然而事与愿违,他和赛米尔·赫林有着相同的遭遇——虽然完成了远征的使命,却满怀失望地返回。
当他返抵吉布依昂要塞时,另一个令他失望的事实正等着他。依据要塞所收集的最新航行资料显示,亚大巴斯卡与太平洋的距离并不如他所预料的近。马更些如欲再次远征,必须有更周全的准备。
为增加航海知识,他向西北公司请了长假,到英国接受航海训练。1792年,马更些从吉布依昂要塞启程,这次他带了一些印第安人及一名叫马克的苏格兰人。
他们一行抵达和平河后,乘独木舟继续向西前进。表面看来,马更些的计划显得周密而万无一失。然而,和平河的水流却出乎意料的湍急,印第安人必须谨慎地发挥操纵独木舟的高超技巧,才能渡过难关。
不久,独木舟因受损而进水,为了堵住进水的破洞,更费了不少时间。印第安人开始心存不满,且欲伺机逃走。
河水愈来愈湍急,他们时而在瀑布急流中操纵独木舟,时而在枝叶缠绕且坡度险峻的树林中搬运物品。虽然屡遭困顿,但是他们并未因此而停顿。
在不断的努力之后,前面的山脉依稀可见,马更些顿时信心大增。他曾听说,落基山脉西面是一片坡度不大的斜坡。然而,当他们行到和平河狭窄的源流时,所看到的却是布满花岗岩、尖锐而陡峭的山层。
这时马更些才明白这原来是两条河,即今之芬雷河和帕斯尼普河。一个印第安人告诉他们,来自南方的帕斯尼普河就在前面不远处,将转向他们所期待的方向。于是,马更些选择了帕斯尼普河。
因受猛烈急流的阻挠,几天来行进速度大为减缓。一位印第安人告诉马更些,此地印第安人对陌生人可能会采取某种攻击行动。
马更些给予当地印第安塞卡尼族粮食和其它物品,获得了他们的信赖。塞卡尼族告诉他,在西方有条大河,只要沿着帕斯尼普河前进,即可抵达。
一行人得此消息后,又重获信心,不顾一切向前航行。虽然每个人都身心疲乏,但都有跨越大分水岭的雄心,他们知道此后无论沿哪一条河,都将向着西方行进。
他们改由陆路前进后不久,又遇到一条令人恐惧的大河。河水冲击树木,发出巨大的声响,而且沙洲遍布,难以前进。
不久,独木舟为闪避一沙洲,而冲撞到岩石。一行人连同舟内的物品,都被冲入水中。
幸好他们都安然无恙地被冲到沙滩上,只是大部分物品已流失,火药也全部失效。马更些极力地安抚部下,督促他们尽快做好修缮工作。
然后,他派一部分人将少数留下的物品搬运下山。其余的人,则乘坐修好的独木舟朝着目标继续前进。
6月17日,他们终于到达塞卡尼族所说的大河——今日的夫拉则河。经过一段歇息,一行人恢复了精力,便沿着夫拉则河的大支流下行。
不久后,他们遇到了好战的卡利亚族。当马更些欲登陆与卡利亚族人初步接触时,卡利亚人以将杀害登陆者警告他。然而马更些仍毫不畏惧地登上陆地,而且未带任何武器。
他的勇气令当地土人敬佩,主动地接待他。马更些回赠了不少礼物给这些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将马更些带回部落,并向他说明夫拉则河的情况。
马更些听了当地人对夫拉则河恐怖性的叙述,加上独木舟已破损不堪,于是改变计划,改行陆路。但是,当他决定陆行后,却遇到一场大雨。
雨后,沙蝇(类似蚊子的吸血虫)满布,不得已,他们只好继续沿河直下。可是夫拉则河的险势是难以抗拒的,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又改行陆路。行前,他们将独木舟及一部分食品隐藏在河岸的草丛中。
他们花费了10天的时间,才翻越坡度陡峭的海岸山脉。一行人在狂风暴雪中前行。体力、粮食都已消耗殆尽,并时而跌落山谷。
在危急时刻,他们幸运地遇到了贝拉库拉族印第安人。贝拉库拉人让他们吃鲑鱼,又利用图画文字向他们指出通往大海的河道。
![]()
贝拉库拉族人赠送他们二只独木舟,一行人便又继续前进。次日,他们嗅到带有咸味的空气,水的盐分令大家兴奋不已。
原来他们已进入北盘得因湾。马更些在这条河河口三角洲一个岛的山岗上,看到了西部大海的水域。在东面,他看到了另一个被严冰冻结的大湾(爱斯基摩湖湾)。
太阳还未落山的傍晚,他凝视着澎湃的潮水;早晨,他看到西部海湾里(马更些海湾)一些鲸鱼正在戏水。这一切情况表明,他已经到达北冰洋了。
此时,马更些心中犹豫不决,他应该走出外海一探外界的奥秘?还是早日返乡?由于粮食已全部耗尽,马更些不得已于7月16日启程返回。
在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贝拉贝拉族人的袭击。马更些沉着应战,指挥大家击退了袭击。为了避免再次受到攻击,他们沿河而返,回到贝拉库拉族控制的地区。
然后,探险队在贝拉库拉族的帮助下,返回到隐藏独木舟和食品的地方,并且留下由陆路横越北美大陆的证据。他们在岩石上刻上如下的文字:“亚历山大·马更些,自加拿大经由陆路到达此地。西元1793年7月22日。”
随后,探险队补足了食物,向夫拉则河上游及其支流行进。
8月24日,在挥舞的旗帜,以及礼炮的隆隆声中,马更些一行骄傲地回到吉布依昂要塞。马更些的探险查清了北美洲靠近北冰洋一带地区的地理情况,在探险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