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正逐渐被中国市场“淘汰”,以下是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
![]()
表现
曾经韩系车在华销量可观,2016年北京现代销量114万辆,稳居中国车企前五,市场份额达6.8%;起亚年销65万辆,创下历史峰值。但到2024年,韩系车在华总销量仅23.3万辆,市场份额不足1% 。北京现代4S店数量从2013年700多家锐减至200多家,五家工厂缩减至一家;现代汽车旗下高端品牌捷尼赛思入华后也未获市场认可。
原因
● 电动化转型滞后: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的中国市场,韩系车几乎失声。截至2024年,北京现代仅有一款油改电车型IONIQ 5 N在售,起亚EV5年销不佳。且现代E - GMP平台车型2023年才引入中国,而比亚迪已迭代至e平台3.0。
● 品牌定位偏差:韩系车曾靠“高配低价”打开市场,但在消费升级中,“性价比”标签反而限制其发展。2024年索纳塔、起亚K5大幅优惠后,消费者仍倾向选择吉利星瑞、比亚迪秦PLUS DM - i等自主品牌。
● 质量信任危机:多起“减配门”事件打击品牌信任。如菲斯塔中保研碰撞测试A柱弯折,北美版却获高安全评级;2025年现代召回伊兰特N车型;北美版索纳塔与中国版配置不同。
● 自主品牌崛起:2024年自主品牌市占率突破60%,在10 - 20万元价格带优势明显。比亚迪、吉利等在混动技术、智能座舱、高阶智驾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挤压韩系车市场空间。
● 战略决策失误:产品迭代缓慢,如伊兰特四代同堂销售,索纳塔十年未换代;本土化不足,现代全球研发投入在华占比低,车载芯片、功能等未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渠道建设崩塌,2024年北京现代经销商数量大幅减少。
● 外部事件影响:2017年“萨德事件”引发部分消费者抵制,使韩系车品牌影响力下滑,虽有好转但失去的市场难以夺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