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伦敦金融城格外冷清,曾经挤满富豪的高端酒会接连取消,牛津街的顶级写字楼空置率创下十年新高,这一切的根源,是英国工党政府挥出的“税收镰刀”。
政策出台前,英国财政部乐观预计能年增27亿英镑收入,但现实是,1.65万名百万富翁携786亿美元资产出逃,相当于英国年度税收的四分之一。
李嘉诚清空英国基建、刘銮雄甩卖伦敦豪宅,这场富豪大撤离早已超出政策本身,英国以为能填补财政窟窿,却没想到正亲手改写全球财富版图,而这仅仅是开始。
![]()
英国伦敦
一纸税令引爆逃亡潮,伦敦变“撤资重灾区”
2025年3月,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将全球港口核心资产卖给美国贝莱德,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这已是他2024年抛售150亿英镑英国电力网络后的又一重磅动作。
同一时期,刘銮雄将伦敦牛津街61-67号物业挂牌出售,这个出租率99.8%的黄金地段项目,曾是他“伦敦包租公”身份的象征。
航运大亨弗雷德里克森更干脆,直接将切尔西价值2.5亿英镑的豪宅挂牌,人已定居阿联酋,高盛前副董事长理查德・格诺德则敲定了米兰的新办公室,成为金融圈撤离的标志性人物。
![]()
刘銮雄
整体来看,数据则更让人触目惊心,2025年英国净流失1.65万名百万富翁,外加18名千万富翁和2名亿万富翁,《星期日泰晤士报》富豪榜显示,英国亿万富翁数量出现37年来最大跌幅。
曾经的“资本磁石”伦敦,如今成了富豪们争相逃离的“是非地”,这场撤离早已不是个体选择,而是系统性出逃。
![]()
李嘉诚
推翻百年规则的“自杀式操作”
1799年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为吸引欧洲资本设立非英居籍制度,外籍富豪只要宣称“永久居所在海外”,即便常年在伦敦生活,海外收入不汇回就无需缴税。
这项制度成了英国的“吸金招牌”,从殖民时代贵族到现代俄罗斯寡头,7万多名富豪受益,撑起了伦敦金融城的半壁江山。
但在2024年春天,财政大臣亨特在金融会议上平静宣布,2025年4月起废除旧制,改为“居住导向型”征税。
![]()
英国财政大臣杰米里 亨特
新政策看似留了缓冲,新移民前四年可豁免海外收入税,但四年后必须全球缴税,更致命的是45%的个人所得税和40%的全球遗产税,即便家族信托也无法规避。
昨天还能合法避税,今天就要被全球追税,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连公民身份都绑定税务?这种不确定性,比高税率更让资本恐慌。
从“百年优惠”到“一刀切加税”,英国用政策急转弯,打破了资本最看重的稳定预期。
![]()
英国首相斯塔默
786亿资产流失,经济直接“失血”
富豪出逃的直接后果,是资本的大规模外流。
2024年前九个月,320亿美元从英国涌入阿联酋,彭博社预测,2025至2030年将有4500亿英镑持续流出,相当于英国三年的教育预算总和。
786亿美元的即期流失,接近英国年度税收的四分之一,损失可想而知。
伦敦高端楼市率先“入冬”,刘銮雄第三次挂牌的圣詹姆斯广场豪宅,叫价9亿港币仍无人问津,骑士桥片区的豪宅挂牌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11个月,降价15%成常态。
![]()
圣詹姆斯广场
房地产咨询公司KnightFrank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伦敦单价超1000万英镑的房产成交量暴跌62%。
就业市场同样承压,牛津经济研究院测算,高端服务业已蒸发1.2万个岗位,其中金融、法律、财富管理领域受冲击最严重。
英镑汇率同步受挫,2025年兑美元汇率下跌8%,创下脱欧以来的新低,税收没增多少,经济却先遭重创,英国的税改正陷入“越改越亏”的怪圈。
![]()
英镑
但英国的“失误”,也成了其他国家的机会,其中迪拜无疑是最大赢家,2025年预计吸引9800名百万富翁,其国际金融中心已聚集120个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达1.2万亿美元。
为抢人,迪拜将“黄金永居”门槛从40万美元腰斩至20万美元,注册家族办公室最快仅需72小时。
![]()
迪拜
意大利则靠“替代税”弯道超车,推出“年缴20万欧元解决全家全球税务”的政策,吸引了大批金融高管。
高盛前副董事长格诺德选择米兰,正是看中这一优惠,新加坡虽将家族办公室门槛提至5000万新元,但凭借稳定的营商环境,仍留住了不少科技富豪。
![]()
米兰
传统避税天堂早已风光不再,瑞士银行被迫移交数万名客户数据,开曼群岛、BVI要求登记资产实际受益人,连迪拜购房都需提供十年资产来源证明。
全球税务“天网”下,靠“信息黑洞”吸引资本的时代已终结,新的“财富避风港”比拼的是规则透明与政策稳定。
![]()
迪拜富豪
政府赌输了,税收预期彻底泡汤
英国政府的算盘本是“收割富人补缺口”,却严重误判了资本的流动性。
财政部预测新政能带来27亿英镑收入,但牛津经济研究院模型显示,若三分之一非英居籍人士离开,英国每年将少收10亿英镑。
410亿英镑的财政缺口,与20亿英镑的离境税预期形成刺眼对比,更尴尬的是,富豪撤离带走的不仅是税源,还有消费与投资。
![]()
英镑
伦敦高端餐饮、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下跌40%,初创企业融资额减少35%,形成“资本外流,税基缩小,经济下滑”的恶性循环。
政策制定者忽略了核心逻辑,富豪是“投资者”而非“纳税人”,他们看重“税收回报率”。
当英国同时面临高税收、高通胀、公共服务缩水时,资本自然会流向“低税+高服务”的地区,这场豪赌,英国从一开始就输在了对资本逻辑的误读上。
![]()
英国首相斯塔默
结语
李嘉诚清空资产、刘銮雄甩卖豪宅,这些举动不是“背叛”,而是资本的本能选择。
当英国沉浸在“税收公平”的道德优越感中时,全球财富版图已在悄然改写,真正的税收智慧,不是逼着富人交钱,而是让他们愿意留下来花钱。
而这,正是英国最该补上的一课。
信息来源:英国成“全球富豪流失最多”国家:预计今年流失1.65万名百万富豪
环球网 2025-07-01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