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购物车里,除了心仪已久的电子产品与冬装新品,是否也加入了羽绒服、发热内衣和各式暖宝宝?
据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每年立冬前后,“保暖”相关商品的搜索量与成交量都会迎来一波显著攀升,我们习惯于用更先进的材料、更厚重的包裹来应对严寒,仿佛在进行一场与天气的“装备竞赛”。
然而悖论随之浮现:御寒装备精良,但抱怨手脚冰凉、畏风惧冷、容易感冒的“都市寒性体质”人群却日益庞大。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似乎被我们忽视了——御寒,究竟是对外部环境的被动防御,还是对身体自身能力的主动建设?
立冬已至,帝寒金温建议换一种思路,将目光从琳琅满目的购物车,收回到我们自身体质。
![]()
我们为何会“冷”?
“阳气”是身体的太阳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人体内的“阳气”如同天上的太阳,是温煦机体、推动血液循环、抵御风寒湿等外邪的根本动力。它代表着身体一切积极、温热、兴奋的生命活动。
冬季主藏,是阳气潜藏于内、蓄势待发的时节。若素体阳虚,或生活作息耗损过度,这轮“内在的太阳”便会光辉黯淡,无法温暖四肢百骸。
因此,畏寒的底层逻辑,往往是阳气的不足或运行受阻。你可以将它理解为身体的基础能耗与“供暖系统总阀”。
“基础代谢”是生理的炉火
现代生理学则从“基础代谢率”的角度给出了解释。BMR是指人体在清醒且极端安静状态下,维持心跳、呼吸、体温等生命活动所需消耗的能量。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我们身体热量的根本来源。
事实是:长期节食、久坐少动、睡眠不足,都会显著降低我们的基础代谢率。这意味着,身体的“产热炉火”正在被调小。当阳气亏虚遇见代谢低迷,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在暖气充足的室内,依然有人会觉得手脚冰凉、精神萎靡。
![]()
为何“食补”与“多穿”并非万能?
认识到内在产热的重要性后,传统的御寒方式便显露出其局限性。
盲目食补的陷阱
羊肉汤、麻油鸡、十全大补汤……立冬进补是传统习俗,但对于运动量少、长期伏案、体质复杂的现代人而言,不加辨证的盲目食补,往往如同向一个运转不畅的锅炉里猛添柴火。
能量(气血)补进去了,但若身体输送能量的通道(经络)不通畅,这些“富余的能量”便容易壅滞成火,或凝结为湿,表现为口腔溃疡、脸上长痘、消化不良、身体困重等“虚不受补”或“上火”的症状。
现代人的寒,常常并非单纯的“无柴可烧”,更是“柴火塞满,却通道堵塞,火焰依然不旺”。
过度穿衣的依赖
将自己裹成“粽子”,无疑能隔绝寒冷,但长期依赖外部热源,会让身体自身的体温调节中枢变得懒惰。就像温室里培育的花朵,一旦离开恒温环境,便格外脆弱。过度保暖削弱了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与抵抗能力,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我们穿得越来越多,却似乎越来越娇气。
因此,御寒的智慧,必须从被动保温的旧思路,转向主动产热的新策略。
![]()
启动身体的“温通”开关
如何提升身体的产热能力?关键在于四个字:“温”而能“通”。“温”是补益阳气,点燃炉火;“通”是疏通经络,打开通道。二者结合,才能让身体的“暖气”真正遍布全身。
动能生阳:大汗淋漓会令阳气随汗液外泄,微运动让身体 “微暖” 即可。每日坚持快走,或练习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直至感觉身体微微发热,后背有薄汗为宜。
巧拍经络:简单拍打手臂内侧的手三阴经和腿外侧的足三阳经,有助于疏通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改善末梢循环。
艾灼温煦:艾灸是“温通”法代表,被誉为“纯阳之品”,可聚焦几个培补元阳的要穴,如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
你的个人御寒组合
最明智的策略,从来不是孤注一掷,而是构建一个均衡的组合。
核心资产(作息与睡眠):遵循《黄帝内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教诲,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夜晚是阳气潜藏修复的关键时期,优质睡眠是优质的“充电”和“固投”。
稳健增值(饮食调整):饮食是“后天之本”,是化生阳气的燃料。适量饮用温通茶,如生姜红枣茶、肉桂苹果茶;适当增加土豆、山药等根茎类食物的摄入,巩固后天之本。
辅助收益(情绪与保暖):脾土是阳气生长的根基,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思虑伤脾,保持内心平和。
科学穿衣: 遵循“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透气、中层保暖、外层防风,重点保护脖颈、腰腹、脚踝这三个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相当于守护了身体阳气的“城门”。
![]()
在这个消费选择无比丰富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换种思维,将资源投向那些能带来长期复利、并构筑起我们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地方,而身体,无疑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资产。
当身体的“阳气”与“代谢”被充分唤醒,我们便能以内在的从容与温热,抵御严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