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一天,恰逢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闭幕。时光接续,历史交汇。从广交会到进博会,从侧重扩大出口到更加注重进口,两大国际性展会“接力”,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决心的宣示,为充满动荡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
充分利用广交会、进博会这两大高能级平台,开放的青岛持续向全球市场释放诚意、谋求合作、收获支持。在第138届广交会上,青岛交易团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881家企业累计成交9.1亿美元。在第八届进博会上,1429家青岛企业组团采购;开幕首日,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三期项目现场签约。坚实的数据,恰切地诠释着开放的魅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此作出了专章部署,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关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工作部署大幅前置,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
在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我们既看GDP(国内生产总值)也看GNI(国民总收入),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所谓GNI,简言之,即在GDP基础上扣除外国在本国的投资和劳务收入,再加上本国从国外获得的投资和劳务收入后所得到的数值。例如,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利润不计入GDP,但会纳入GNI核算。
这意味着,中国的开放发展正开启新的时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与改革做更紧密衔接,以更大力度拓展“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投资合作空间,以更主动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强化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落实顶层设计,开放的青岛最值得把握的一个内在逻辑是,努力为那些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外企业,在投资合作过程中提供明晰的确定性,在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链接全球方面更有力作为。
更有力作为要着眼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经贸“朋友圈”。汇聚全球开放合作之力,根本要靠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越是优质的跨国公司,投资越是着眼于长远、锚定于未来,寻求更为长期、稳定的回报,对制度环境有着更高要求和期许。而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开放为主的制度型开放,正是营商环境的最大确定性所在。青岛拥有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开展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既是优势,也是使命。
更有力作为要推动贸易创新发展,让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当前,青岛正积极申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要抢抓这一重要机遇期,用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序推进信息技术、文化传媒、金融服务等领域梯度开放,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数字贸易方面,要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优势,支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贸易规模突破,逐步培育具有青岛特色的数字贸易发展模式。
更有力作为要擦亮“投资青岛”品牌,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全面做优企业服务,完善高效沟通机制、要素保障机制、问题诉求解决机制,做到跨国公司投资需要什么、运营需要什么,在政策和法律法规范围内就提供什么。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吸引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让各类企业在青岛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更有力作为要加快“海外青岛”布局,加快完善出海综合服务体系,为青企高效“出海”护航。当前,在关税因素催化下,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企业“出海”国家选择有困难、投资国家认知不全面、跨文化沟通存在障碍等挑战随之而来,海外投资筹划更需审慎。要聚焦企业“出海”各环节的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合规、法律、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出入境、安保等重点要素支撑。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提供覆盖全流程的专业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境外合规经营能力和综合抗风险水平,推进青企对外投资和海外经营提质升级。
纵使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会有风高浪急,甚至遭遇惊涛骇浪,但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青岛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做更好的自己”,完全可以乘风破浪,发挥最大优势,赢得开放主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