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刷到一条抖音,哥们开着9.98万的比亚迪秦去见相亲对象,女方一上车就说“你这个车标我闺蜜都不认识”,然后直接在微信群里把小伙子备注改成“15万以下不聊”。
![]()
评论区全在吵架:有人骂女生现实,有人笑男生装,没人问他们聊了什么,好像车价就盖掉所有对白。
![]()
你点进主页一看,这类视频播放量几十亿,相亲变成“车检站”,不奇怪,是我们亲手把它修成这样的。
常州婚介红娘阿敏跟我倒苦水:去年她们门店统计,因为车价谈崩的占到四分之一,今年直接跳到38%。
怪谁?
她把责任推给短视频,“女生刷到一个开奥迪的,就默认同城男生都有BBA,低于这个数等于降级”。
我查了数据,确实,抖音话题十二万条,每条都在强化那句话:车价=面子=未来。
算法不管真相,它就喂给你最爽最刺眼的答案。
说点刺耳的,“歧视链”早写进我们的日常。
上周我去南京江宁蹭饭,老同学小张指着他新提的秦plus说,“就为了相亲买的,销售跟我说在常州这叫‘入场券’”。
我扫了一眼购车合同,首付四万多,贷三年,月供两千八,他年薪到手八万四,算完只剩两千块零花。
车一到手,他先把副驾贴个“恋爱专线”的贴纸,自嘲得像个笑话,但又认真得不行。
我问他后悔吗,他摇头:不买,连见面的资格都没有。
更离谱的在我老家无锡。
表舅厂里的小伙子月入七千,花十二万买了台二手老款宝马3系,里子全是毛病,外壳一洗锃亮。
媒人阿姨笑眯眯地跟姑娘爸妈介绍:“宝马,稳!
”那姑娘还真点头了。
后来俩人在朋友圈官宣,底下一票点赞,没人追问月供谁在扛。
你说魔幻吗?
人家觉得正常,这才是真正吓人的地方。
我翻了南京大学最新的调研报告,数据冷冰冰:因为“表象误判”错过实际匹配对象的,高达41%。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很多本该在一起的人,被一张车标挡在门外。
报告里还有一条很有意思,苏州有家公司搞“盲测相亲”,前三次见面不准谈房子车子票子,只聊爱好怪癖童年糗事,结果成功率飙到传统模式的2.3倍。
看来把人先当人看,成功率反而更高,多么朴实的道理,可我们就是绕不过去。
你说怪女生?
我采访过一个95年的护士,她原话是:“我也烦这种算法,但我不设门槛,后台就推来一堆月薪三千还要‘找个贤妻良母’的男生。
”系统把双方都逼成了防守型选手。
最后她删掉算法,跑去线下读书会,才碰见现在的男友,一个开面包车的摄影师——车破,拍照是真好看。
省政府也没闲着,妇联启动“新时代婚恋观”巡讲,我跟着去常州图书馆听了一场。
老师问现场二十多个男生女生:“如果相亲对象骑电瓶车来,你还聊不聊?
”举手的人不到三分之一。
然后老师把那辆电瓶车的主人请上台——清华硕士,年薪三十万,房子两套,现场瞬间安静。
你看,只要关掉滤镜,理性三秒钟就能回归,但没人愿意先关。
扯回开头那个被备注“15万以下不聊”的哥们,一周后他拍了一条后续:他把车卖了,报了个烘焙班,周末在菜市场门口摆摊卖曲奇。
视频里他笑着递给一个女孩一块抹茶口味的小饼干,配文只有一句话——“车价过时,味道不会”。
点赞冲上百万。
评论区第一条热评我记到现在:终于有人把车开进了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塞进了车标。
你我都知道,这事还会继续撕。
但只要有人肯把方向盘往人情味那边打一点,整条路就不会只剩发动机的声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