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关柜:藏着回家的仪式感二、阳台藤椅:晒过岁月的暖三、儿童房高低床:刻着成长的印
![]()
我家玄关柜是外婆当年亲手打的,杉木柜体刷了浅棕色油漆,现在柜脚被鞋底的泥土蹭得发黑,像裹了层岁月的包浆。柜面正中间有道浅沟,是我高中时每天放学把书包往上面扔,金属拉链头磨了三年磨出来的;右边贴的卡通贴纸早没了黏性,边角卷得像小喇叭,是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攥着贴纸跑回家,踮着脚粘上去的,现在她都上初中了,每次换鞋看到还会说:“这是我给柜子贴的‘眼睛’,不然它会孤单的。”
柜子最下面的抽屉总关不严实,不是坏了,是里面塞得太满 —— 我高中穿的白色帆布鞋,鞋底裂了道缝,鞋尖还沾着当年运动会跑 800 米时踩的泥;女儿的粉色小皮鞋,鞋头有个小坑,是她三岁时在公园追蝴蝶,摔在泥地里磕的;还有把蓝格子旧伞,伞骨断了一根,伞面有块黄斑,是爸爸十年前接我放学,遇暴雨撑着它一路护我回家,伞全湿透了也没让我淋着,后来晾干就留下了这印子。
去年冬天我犯了个小错:把充电的暖手宝忘在玄关柜上,第二天早上发现烫出个浅褐色小圆印,我急得拿湿抹布擦,越擦越明显。妈妈过来瞅了瞅,笑着说:“擦啥呀,这样正好,以后找暖手宝就知道固定放这,省得丢三落四。” 现在每次回家,把钥匙放进柜面的陶瓷盘(盘沿缺了个口,是我当年摔的),手指总会蹭过那个小圆印,凉丝丝的木头触感里,好像还留着暖手宝的温度。
![]()
阳台角落的藤椅,是爷爷生前最宝贝的物件,算下来得有二十年了。藤条早没了当初的浅黄亮泽,变成了温润的灰褐色,坐板中间凹下去一块,是爷爷天天坐在上面晒暖阳、择菜、听收音机压出来的形状;左边扶手有道断痕,是前年台风天,窗户没关严,风吹得椅子撞在栏杆上弄断的,后来爸爸用细藤条一圈圈缠起来,还打了个小小的蝴蝶结,说 “这样看着喜庆,爸要是在,肯定喜欢”。
夏天的时候,藤椅旁总放着个竹编小桌,爷爷会把搪瓷茶杯放在上面,杯底印着 “劳动模范” 四个字,是他年轻时得的奖。有次我爬藤椅想够阳台顶上的吊兰,脚一滑摔在椅子上,藤条没断,却把茶杯碰倒了,茶水顺着藤椅缝往下流,在坐板上留下一圈浅褐色的印子。我吓得不敢吭声,爷爷却笑着揉我的头:“藤椅不疼,你没摔着就行,这茶渍啊,就当给它添个花纹。”
后来爷爷走了,藤椅还在。夏天我会坐在上面晒被子,闻着藤条里淡淡的木香,偶尔能想起爷爷坐在这择菜的样子 —— 他总把择好的青菜放在竹篮里,放在藤椅旁边,阳光照在青菜上,连带着藤椅都绿油油的。现在 “年糕”(我家的猫)也喜欢蹲在藤椅上,把身体蜷在那个凹下去的印子里,像正好嵌在里面似的,阳光透过纱窗照在它身上,藤椅又暖融融的了。
![]()
女儿房间的高低床,是她上小学一年级时买的,现在床栏上还留着密密麻麻刻痕,每道刻痕旁边都写着日期和身高 —— 最下面那道刻痕才到我膝盖,旁边歪歪扭扭写着 “6 岁,第一次自己睡上铺,没哭”;中间那道刻痕旁画了个小笑脸,写着 “8 岁,掉了第一颗大门牙,放在上铺枕头下”;最上面那道快到床顶了,是上个月刚刻的,写着 “12 岁,比妈妈高了 2 厘米”。
上铺的护栏上,还挂着串旧风铃,是女儿二年级时手工课做的,塑料珠子都褪色了,铃舌也锈了,风一吹只能发出 “嗡嗡” 的轻响。有次我想把它摘下来,女儿不让,说 “风铃听我讲了好几年的悄悄话,摘了它会难过的”。床板下面有个抽拉式的小抽屉,里面藏着她的 “秘密宝藏”:一年级得的小红花贴纸,皱巴巴的,粘在一张旧作业纸上;三年级不及格的数学试卷,老师用红笔写着 “再细心点”,她用改正液把分数涂了,却没涂掉老师的评语;还有个铁盒子,里面装着她攒的零花钱,硬币都生锈了,盒盖里还夹着张纸条,写着 “等攒够钱,给妈妈买个新梳子”。
去年女儿说想换张单人床,说高低床 “太幼稚了”。可真到家具城看床时,她又拉着我的手说:“妈妈,还是家里的床好,上铺的栏杆我能摸到,抽屉里还有我的宝藏。” 现在她还是睡上铺,偶尔我半夜起来看她,会发现她把脚伸在床栏外,风铃挂在床头,月光透过窗帘照在刻痕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好像都在发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