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九月二十一,时序悄然步入浅冬。风里褪去了秋末的燥热,添了几分清冽,却未到深冬的凛冽刺骨;草木虽渐染霜色,却仍有松柏凝翠、菊香暗浮,恰是“寒来岁暮,浅冬藏喜”的光景。这一天,既衔接着秋的余温,又开启了冬的序章,各地循着时节流转,藏着不少贴合时令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智慧,更藏着对岁月安暖的期许。
![]()
在北方,农历九月下旬已有了冬的寒意,不少人家开始“储冬菜”的传统。东北的地窖里,白菜、萝卜、土豆被整齐码放,经过晾晒的大白菜还要腌制成酸菜,酸香醇厚的滋味能从浅冬伴到开春;山东、河北一带,有“九月腌菜,冬月尝鲜”的说法,芥菜、雪里蕻经过盐渍发酵,成为冬日餐桌最下饭的配菜。这不仅是应对寒冬的生活智慧,更藏着中国人“未雨绸缪”的生活哲学——在万物收藏的时节,为家人储备一冬的烟火气,让寒日里的三餐仍有滋有味。
![]()
南方的九月二十一,气候尚显温和,习俗多与“补冬”“祈福”相关。江南地区有“九月廿一吃芋艿”的讲究,新鲜挖采的芋艿蒸熟后蘸着白糖,软糯香甜,当地人认为此时吃芋艿能健脾养胃,为抵御寒冬积蓄能量;广东、福建一带,会用山药、枸杞、排骨煲汤,汤品温润滋补,既顺应了“冬令进补”的养生理念,又借着一锅热汤传递家人间的关怀。在浙江部分地区,还有“九月廿一晒冬衣”的习俗,趁着晴好天气将棉衣、被褥晾晒透彻,让冬日的衣物裹着阳光的暖意,驱散寒意的同时,也寓意着“晒走晦气,迎来清宁”。
![]()
西南地区的习俗则更具地域特色。四川、重庆一带,九月下旬正是腊味制作的起始,家家户户开始腌制腊肉、灌制香肠,花椒、辣椒与食盐的香气浸润着肉块,经过日光晾晒和自然风干,成为冬日里最浓郁的风味;贵州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会在这一天举办小型的“冬聚”活动,邻里乡亲聚在一起,分享秋收的成果,品尝糯米酒和特色腌菜,在欢声笑语中抵御寒意,凝聚乡情。而在闽南地区,九月二十一前后,人们会整理家中杂物,清扫庭院,寓意“辞旧迎新,藏纳福气”,为过冬做好准备的同时,也寄托着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
![]()
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的这句名言,不仅是对松柏坚韧品格的赞颂,更道尽了人生的深刻哲理。浅冬时节,万物看似沉寂,实则都在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来年的生机。人生亦是如此,寒冬如同生活中的逆境与考验,唯有心怀坚韧、保有温良,方能在风霜中坚守本心,在困境中汲取力量。所谓“冬来不冷,心有温良”,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止于衣物的厚重、炉火的炽热,更源于内心的澄澈与善良——待人以善,则暖意在人际间流转;待己以宽,则安宁在心底扎根。
![]()
岁月流转,寒来暑往,农历九月二十一的浅冬光景,藏着各地的生活智慧,也藏着人间的烟火温情。愿你在这个时节,能感受各地习俗里的生活暖意,在岁暮天寒中收获藏于日常的欢喜;愿你冬来有衣暖身,有爱暖心,三餐烟火暖,四季无寒扰;愿你面对冬日的沉静,能沉淀过往的浮躁,积攒前行的力量;愿你始终心怀温良,以从容之心待岁月,以善良之举暖人间,让这个冬天因你的美好,而更显安暖。往后余生,无论寒来暑往,皆有岁月温柔以待,岁岁长安,事事顺意。
祝你冬安❄️,顺意!
请点个关注,点个小❤️,祝您幸福快乐,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