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有关系科,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原东南大学与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近120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校训为“止于至善”。作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工科试验班(智慧能源与电气工程)专业分析 专业发展史与学科定位
工科试验班(智慧能源与电气工程)依托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传统优势学科设立,学院前身为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电机工程学科之一。2025年学校实施大类招生改革,该试验班整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方向,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互联网发展需求,定位为培养掌握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等领域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是学校“AI+X”战略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实践。
师资力量与产教融合
师资团队以国家级教学团队为核心,包括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0%,其中注册电气工程师15人。产教融合紧密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与国家电网共建“智能电网仿真实验室”,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开展“光储充一体化”实训项目,学生可参与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技术”等重大科研项目。学院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联合开设“智能能源系统”双学位项目,每年选派20%学生赴海外深造。
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构建“能源+智能”交叉融合模式,核心课程包括《智能控制原理》《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能源互联网导论》等,融入Python编程、大数据分析等工具类课程。实践教学分三级:基础层依托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工程训练;进阶层参与企业实训(如国家电网调度中心实习);创新层加入导师课题组,2024年学生团队为金智科技设计的“配电网智能重构系统”已投入应用。实行“书院制+导师制”管理,学生可参与“新能源创新工坊”,自主选题开展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可获学校创新创业基金支持。
就业质量与升学前景
该试验班毕业生在能源电力行业就业优势显著,2025年国家电网录用人数达215人,占毕业生企业就职人数的2.3%,其中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进入电网公司比例超55%,硕士研究生就业比例高达93.48%。就业岗位集中在技术核心领域,如智能电网调度、新能源项目开发等,本科起薪约15-20万元/年,新能源岗位需求年增长20%,薪资涨幅高于传统制造领域。升学方面,保研率约35%,主要进入本校电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清华大学电机系等深造,部分学生通过“中法能源工程师”项目赴法国国立高等矿业学校攻读硕士学位。
江苏国家电网,号称全国待遇最好的电网,2025年东南大学倍国家电网录用215人,其中主要录用单位就是江苏电网。
在当今就业特别困难难的时代,东南大学的电气专业,在江苏仿佛是神般的存在,所以该专业,是追求稳定工作的考生,应该重点关注的专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