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北京西城法院的灯光有些晃眼,一位瘦削老人拄着手杖站在原告席,“我姓霍,名寿金,我祖父叫霍元甲。”一句话压住全场。 旁听席上议论声此起彼伏。在多数人脑海里,霍元甲就是李连杰银幕里的悲情侠客——家破人亡、单挑东洋、客死他乡;可眼前老人铁口直断:剧情是剧情,祖宗的家谱上没写绝后。 老人状告的是电影《霍元甲》以及宣传方,指责“绝子绝孙”“被日本人打死”等桥段完全杜撰。表面是名誉案,背后却牵动民族情绪与武林传说,不少媒体当日抢先打出“大师后人维权”的头条。 证据并不好找。精武体育会旧档在日军轰炸中散失,天津霍家祠堂早成废墟,霍元甲墓碑字迹也被风雨磨平。霍寿金能拿出的,只有一本1914年重修的族谱和几张发黄合影。 族谱记载:霍元甲长子霍东章、次子霍东阁均有后嗣,仅东章一支,三代传人就多达十二人。霍寿金1925年生,行四,年轻时在天津码头扛过麻袋,在抗战后期随川军走西南。 大众为何偏信“绝后”说?一个是电影需要制造悲剧张力,另一个原因更现实——武侠故事流行,口耳相传几经加工,真相常被煽情台词掩盖,时间一长,戏文反客为主。 八九十年代的功夫片几乎靠同一配方:英雄、外敌、牺牲。黄飞鸿如此,陈真如此,霍元甲也难逃。票房节节高涨,史实却被压缩成几句字幕,硬币正面渐模糊。 回到清末,1870年,霍元甲生于天津静海小南河。家里经营镖局,父亲霍恩第擅长迷踪拳。儿时体弱多病的他偷练拳脚,二十岁后才脱胎换骨,津门比武一战成名。 光绪二十七年,他在天津击败“海军大刀”周林。1909年,应上海同盟会人士邀请南下办馆,带着刘振声等弟子闯进十里洋场,精武体操会挂牌,“精武门”自此有了根。 精武会并非孤胆江湖,背后是银行家陈其美、医生陆春龄等人共同出力。俄罗斯摔跤手安德列来沪挑战,被霍元甲三招制胜;日本力士坂田见势不妙直接退赛,申报连续报道三天。 1910年9月,正当声名如日中天,他误服含砒霜的“补肺药”,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2岁。传奇暂告终章,但家族血脉未断:长子东章掌管镖行,抗战时入川守运道;次子东阁接手精武,于上海筹义勇队。 解放后,霍家后人散居天津、成都、广州,多从事体育与保安工作。霍寿金文革期间被下放吉林,1978年返回天津,走进影院看到《精武门》时,他苦笑着摇头:“祖父哪有被日本人打死,他一棍就能扫翻对手。” 法院最终认定证据不足,老人败诉。然而这场诉讼迫使媒体首次系统梳理霍家史料,也推动天津档案部门集中搜集精武会遗存。历史的尘埃被掸落了一层。 2009年盛夏,84岁的霍寿金弥留,“把祖宗的名字写正。”同年,静海霍元甲墓翻修完成,碑阴新刻子孙名讳,最后一句篆文写道:家声未坠。
![]()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