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赵阳 “这是个可耻的纪录!”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政治报》刊文,如此形容美国政府迎来“史上最长停摆”。从当天零时起,美国联邦政府迈入“停摆”第36天,打破了2018年至2019年创下的35天纪录。这个“极不光彩的纪录”的背后是美国两党为政治私利上演的持续闹剧。在日益加剧的民生困境面前,两党更看重的是党派政治利益的得失算计。这个纪录把美式民主的治理失能和制度弊端充分暴露在世人面前。 10月1日,美国参议院未能在政府资金耗尽前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美国政府时隔近七年再次“停摆”。而此次破纪录的“停摆”带来了远超以往的严重影响。 因资金耗尽,美国联邦食品救济项目“补充营养援助计划”11月1日起停止发放援助金。该项目覆盖4200万美国人,约占全美总人口八分之一,其中大多数人收入低于贫困线。在联邦法官介入下,政府才动用应急资金发放食品福利,但50多亿美元的资金池仅能覆盖“计划”福利需求的一半。纽约单亲母亲玛丽向媒体哭诉:“上次还能提前拿到全月补助,这次孩子的奶粉钱要等州政府系统调整,不知道要饿几天。” 机场跑道上的混乱同样触目惊心。10月26日至27日,全美5800架次航班延误,拉瓜迪亚机场半数航班晚点超2小时,休斯敦机场安检排队时长突破3小时。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无薪状态下超负荷工作,而2019年“停摆”后就被预警的“结构性缺员”问题,始终未得到两党正视。美国交通部长达菲的警告透着无力:“再不结束‘停摆’,恐需关闭部分空域。” 小企业的生存线更被直接切断。政府“停摆”期间,每天约320家企业错失合计1.7亿美元的担保贷款,累计搁置资金已达45亿美元。俄亥俄州一家餐厅老板迈克的遭遇极具代表性:“贷款批不下来,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只能眼睁睁看着经营了十年的店倒闭。” 这次创纪录的“停摆”,不过是美国四十年来15次政府“停摆”的升级版。其病根在于预算制度的脆弱与党争的极化:国会需通过12项拨款法案才能保障政府运转,程序繁琐却无“自动续资”安全阀,使得临时拨款从“权宜之计”变成“常态操作”。而在政治极化之下,两党互相撕扯、持续炮轰。专家和媒体认为,这次“停摆”刷新纪录,一方面是因为两党就医保福利支出问题僵持不下;另一方面,两党也在利用“停摆”推进各自政治议程,对于结束“停摆”毫无迫切意愿。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停摆”推进联邦政府裁员计划,关闭“民主党主导的机构”,大规模解雇联邦雇员,实现“精简政府”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扩张自身行政权力。民主党的强硬姿态也是导致“停摆”久拖不决的原因之一。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分析,民主党希望通过强硬立场强化党内凝聚力,并将医疗福利问题塑造为明年中期选举的重要议题,掌握在该议题上的优势并巩固选民支持。 在这次“停摆”的一个多月里,民主、共和两党并未积极寻求谈判与妥协,而是专注于党争和“甩锅”,不顾民众切身利益,试图让各自选民相信是对方导致此次“停摆”。但在美国民众眼中,民主、共和两党均难辞其咎。盖洛普民调显示国会支持率跌至15%,超六成受访者认为两党“根本不关心民众利益”。纽约大学学生亚历克斯的吐槽道出民众心声:“明明有解决方案,却被党争拖垮,他们在分裂这个国家。”华盛顿居民卢娜的直言更显无奈:“两党只懂争斗,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停摆”纪录,是美国政治失能的耻辱碑。两党在国会山的相互指责,与民众餐桌上的空盘、机场里的长队、小企业的倒闭公告形成鲜明反差。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的评价一针见血:“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国不知道如何治理自己。” 本次美国政府“停摆”时长已刷新美国历史上最长纪录,若不根治党争极化的沉疴,下一次“停摆”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当政治私利凌驾于民众福祉之上,“创纪录”的耻辱只会不断被刷新,而最终受害者是被党派政治裹挟的美国民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