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全文标题是《转基因安全争论超出科学本身》,作者张大兵,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17年9月11日。
全文内容如下: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它的应用不仅在农业领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在医药、工业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直伴随着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已经超出了科学本身的范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等多个层面。
和历史上其他的新技术或新产品(比如阿司匹林)面市所受到的反应不一样,转基因生物或产品一方面在全球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全球范围的抵制和诋毁。这种尴尬局面的形成很明显已经超出了科学本身,彰显背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和其他势力的角力。
因此,转基因生物安全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转基因生物安全争论的实质也不是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缺陷、产品的瑕疵或管理的漏洞往往被无限放大,并成为争论焦点,混淆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科学认知和技术认同,引发无数的争论。
事实上,经过严格科学评估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产品,其安全性是有充分保障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多次明确表示,经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没有差异。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或进口,数十亿人群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未发现任何被科学证实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面临着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挑战,转基因技术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的争论往往被非科学因素所左右,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和误解广泛传播,影响了公众的理性判断。这不仅不利于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也可能阻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
因此,我们需要以科学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政府部门应加强科学普及和风险沟通,建立透明、高效的监管体系;科学界应积极开展研究,不断完善安全评估方法;媒体应客观报道,避免误导公众;公众也应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对科学信息的辨别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理性、科学的讨论氛围,让转基因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张大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9月11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