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6年基层要变天?村/居委会升级,到底能给咱们带来啥好处?

0
分享至

最近不管是村里的乡亲唠嗑,还是小区业主群聊天,都在传“基层要变天”的消息。作为长期关注民生政策的创作者,今天必须给大家带来最权威的解读——这可不是小道消息!2025年10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从2026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次升级可不是“换汤不换药”,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就修改了29条,从选人用人、办事流程到权益保障,全都是直击咱们老百姓痛点的硬改革。接下来,我就结合官方政策、真实案例和民生场景,把这次升级的核心变化讲透,帮大家搞懂“改了啥、能享啥、咋受益”。



一、为啥要给村/居委会“升级”?这3个痛点终于要解决了

很多人觉得“村居委会就是开证明、收材料的”,为啥要花大力气修订法律搞升级?其实这背后全是大家平时吐槽的现实难题:

1. 办事“糊涂账”,权益没保障:农村里集体土地分红、土地流转的钱怎么花、怎么分,以前全靠村委会一句话,公示不透明;城市里物业乱涨价、公共区域收益被侵占,业主想维权却没门路。

2. 选人“靠关系”,办事不省心:部分地方存在“宗族抱团”选举,选出来的干部不作为;还有“父子同村掌权”“兄弟共管村务”的情况,公平性让人质疑。

3. 服务“没人管”,特殊群体受冷落:独居老人在家摔了没人知,留守儿童放学没人看,这些“一老一小”的照护难题,以前大多是“谁有空谁管”,没有固定机制。

我咨询了基层治理领域的专家,对方直言:“这次升级本质是把基层组织从‘管理型’变成‘服务型’,用法律划清权责、定死流程,让村居委会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而不是‘官老爷’。”

二、划重点!2026年升级核心5大变化,每一件都关乎你家

这次改革没有空喊口号,每一项变化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尤其是这5点,直接影响咱们的日常生活,一定要记牢:

1. 选人划“红线”,“家族掌权”彻底行不通

以后村/居委会干部再也不能“靠关系上位”了!新规明确4类人绝对不能参选:被开除党籍的、受过刑事处罚的、靠宗族黑恶势力搞非法活动的、参与非法宗教或邪教活动的,这几条红线碰了就没资格。

更关键的是新增“近亲属回避”制度——村/居委会成员之间不能是近亲属,要是选举委员会成员的亲戚参选,本人必须退出选举工作,彻底打破“父子同村掌权”的局面。

选人范围反而更宽了,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退休干部这些有能力的人参选,还明确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成员也能交叉任职,既保证领导力,又能让有本事的人留下来做事。而且选上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每年要开展民主评议,还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干得不好随时可能被罢免。

2. 农村“分家”算清账,土地分红看得明明白白

对农村居民来说,这是最实在的变化!以前村委会又管民生服务又管集体资产,很容易出现“糊涂账”,现在村委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彻底“分家”,权责分明。

以后土地流转的租金、集体企业的利润这些收益,不再由村委会说了算,而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分配方案,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才能执行。每笔收益多少、分给谁、分多少,都会及时公示,还得附上票据复印件,村民随时能查、能监督,不用担心钱被挪用截留。

土地权益保障也更有力了:宅基地申请有了明确审核流程,只要符合“一户一宅”条件,就能按程序申请,不会再被无故拒绝;遇到土地征收,补偿费怎么分、怎么用,由集体经济组织全程牵头,方案必须公开且经村民同意,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村民身上。

3. “一老一小”专人管,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有人盯

“老人在家没人照,孩子放学没人管”的难题,以后有专门机制解决了!新规明确要求,不管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都必须设立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把关爱“一老一小”从“人情活”变成“法定责”。

这个委员会要干的都是实在事:2026年1月起会逐户登记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情况,建专门台账。还有硬性探访要求:独居、空巢老人每月至少上门或电话探访2次,失能老人和留守儿童每周至少1次,遇到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还会增加探访次数。

要是老人想找助餐、助浴服务,孩子需要课后托管,不用自己到处打听,委员会会直接对接相关机构,相当于给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家里的老人孩子找了个“身边的管家”。

4. 城市物业纠纷有地方说理,居委会来当“调解员”

城市小区里最闹心的物业纠纷,终于有了解决渠道!以前业主和物业闹矛盾,要么是卫生没人扫、设施坏了没人修,要么是物业费涨得不明不白,常常觉得“没地方说理”,现在居委会明确要帮着调解。

以后遇到这些情况都能找居委会:物业擅自涨物业费、缩减服务;业委会不作为,不公开物业费收支;小区公共区域收益被侵占等。居委会会组织双方坐下来协商,还能调取物业的服务记录和财务明细,要是调解不成,会指导业主走合法程序维权。

另外,城市居委会的管辖范围也调整了,从以前的一百户到七百户,升级为一千户到三千户。这是因为现在城市小区规模越来越大,扩大管辖范围能让资源调配更高效,避免“小社区办事缺人手”的问题。

5. 办事加“双保险”:效率有期限,监督有渠道

以前去基层组织办事,常遇到“材料带不全”“办了没回音”的问题,这次新规直接给办事流程加了“双保险”:

效率上有明确时限:低保申请初审不能超过5个工作日,居住证办理资料齐全的当天就得受理,超时没处理可以直接向街道投诉。而且要求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所有能办的事都列成“办事清单”,贴在门口、发在微信群里,需要带啥材料、流程咋走,一看就清楚,再也不会“漏带东西白跑路”。对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群体,还提供“上门代办”服务,不用本人亲自跑。

公正上强化监督:居委会新增“自我监督”职责,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础上增加“民主协商”,重大事项比如社区设施改造、集体收益分配,必须先和居民商量,投票结果要公示。要是对公开的内容有疑问,提出后居委会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给出解释,不答复的可以直接向乡镇或街道举报。

三、各地进展如何?2026年落地有明确时间表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为2026年1月1日的正式施行做准备:

1. 人员培训同步推进

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已经启动基层干部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新规条款、办事流程、矛盾调解技巧等,确保2026年起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新职责、新要求。

2. 硬件设施逐步升级

城市社区正在更新办事大厅设备,增设“便民服务角”,配备打印机、高拍仪等工具;农村地区也在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为“上门代办”“信息登记”等服务提供保障。

3. 宣传解读走进基层

不少乡镇、街道已经组织网格员上门宣讲新规,通过村广播、社区公告栏、业主群等渠道,把选人规则、办事时限、监督渠道等关键信息告诉大家,避免“好政策没人知”。

根据官方部署,2026年1月1日起,两部新法将全面施行,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落地,让所有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升级后的便利服务。

四、个人分析:基层升级,藏着民生温度与治理智慧

作为长期关注民生政策的观察者,这次村/居委会升级让我感触很深,想从三个角度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1. 这次升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从农村“分家算清账”保障土地权益,到城市居委会调解物业纠纷,再到“一老一小”专人管,每一项举措都精准戳中老百姓的痛点。以前大家办事“求着办”,现在有了法律明确流程和时限,变成“按规矩办”,这种转变让民生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2. 用制度破解难题,让基层治理更规范:“近亲属回避”打破宗族势力干扰,“办事时限”解决效率低下问题,“民主监督”杜绝暗箱操作,这些制度设计从源头堵住了基层治理的漏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让老百姓办事更放心、更舒心。

3. 服务下沉更贴心,兼顾所有群体:新规既考虑了年轻人的办事效率需求,推出“一次性告知”“清单化服务”;又照顾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代办”“专人探访”,没有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体现了治理的精细化和温度。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各地升级进度可能略有差异,初期可能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磨合,大家可以多给基层工作人员一些理解和支持。如果发现服务不到位或者有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反馈,一起推动基层服务越做越好。

五、实操提醒:这3件事提前做,2026年享受服务更顺畅

为了让大家在新规施行后能快速享受到便利,整理了3个实用提醒:

1. 配合“一老一小”信息登记

2026年初,村/居委会会上门登记老人、儿童信息,一定要把健康状况、照护需求说清楚,信息准了,服务才能精准对接。

2. 遇事找对“牵头方”

农村土地分红、土地流转的事找集体经济组织,城市物业纠纷、小区事务找居委会,两者权责分明,不用再跑冤枉路。

3. 主动行使监督权

定期看看社区公告栏或村/居APP的公开信息,尤其是集体收入、补贴发放这些和钱相关的内容,有疑问及时提,监督到位才能让政策落地更实在。

2026年村/居委会升级的这些变化,你最期待哪一个?是农村的“分红算清账”,还是城市的“物业纠纷调解”,或是“一老一小”的专人照护?你所在的村/社区已经开始宣传新规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韩国有多强?李在明:全世界能打赢我们的国家,只有四个!

韩国有多强?李在明:全世界能打赢我们的国家,只有四个!

史纪文谭
2025-11-12 15:17:06
四川马尔康市红旗桥垮塌:系山体变形加剧滑塌造成 无人员伤亡

四川马尔康市红旗桥垮塌:系山体变形加剧滑塌造成 无人员伤亡

新京报
2025-11-11 20:23:08
1993年深圳致丽玩具厂火灾:84名女工遇难,老板坐飞机逃到菲律宾

1993年深圳致丽玩具厂火灾:84名女工遇难,老板坐飞机逃到菲律宾

就一点
2025-11-12 11:18:54
11月12日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八强出炉,孙颖莎4-1,下轮不好打

11月12日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八强出炉,孙颖莎4-1,下轮不好打

林子说事
2025-11-12 14:15:48
曝阿莫林当众痛斥铁腰变懒!曼联加速引进安德森,恐需破纪录报价

曝阿莫林当众痛斥铁腰变懒!曼联加速引进安德森,恐需破纪录报价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12 07:36:43
安世事件迎转折!中国商务部长发话,抱歉,荷兰首相说话不管用了

安世事件迎转折!中国商务部长发话,抱歉,荷兰首相说话不管用了

南宗历史
2025-11-12 09:57:28
全美嘲讽!浓眉都胖成这样了?被曝与球队关系或已破裂

全美嘲讽!浓眉都胖成这样了?被曝与球队关系或已破裂

十点街球体育
2025-11-11 18:05:34
霍启刚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娶回家的郭晶晶,一打扮就怕她被抢走

霍启刚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娶回家的郭晶晶,一打扮就怕她被抢走

花心电影
2025-09-15 22:06:31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张翰带女子与朋友聚会疑似新恋情曝光?后援会辟谣:普通朋友聚餐,女生仅为邻居朋友的妹妹

张翰带女子与朋友聚会疑似新恋情曝光?后援会辟谣:普通朋友聚餐,女生仅为邻居朋友的妹妹

鲁中晨报
2025-11-12 15:31:02
陈震开小鹏X9复现闪灵事故!小鹏高管:让一些自媒体破防了……

陈震开小鹏X9复现闪灵事故!小鹏高管:让一些自媒体破防了……

柴狗夫斯基
2025-11-12 09:34:56
全运女单8强对阵出炉!陈梦剃光头,王曼昱10-7被逆转,险被爆冷

全运女单8强对阵出炉!陈梦剃光头,王曼昱10-7被逆转,险被爆冷

漫川舟船
2025-11-12 11:09:12
他是原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后官至副国级,享年96岁

他是原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后官至副国级,享年96岁

小港哎历史
2025-11-12 12:00:08
曲终人散!大S豪宅法拍在即,S妈欲独吞,具俊晔左右逢源计划通吃

曲终人散!大S豪宅法拍在即,S妈欲独吞,具俊晔左右逢源计划通吃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2 14:25:50
AI还原金·卡戴珊未整容时真实模样,与现在的她相比判若两人

AI还原金·卡戴珊未整容时真实模样,与现在的她相比判若两人

译言
2025-11-11 22:10:53
新官上任三把火!邵佳一拒绝“塞人”,30岁成选人分水岭

新官上任三把火!邵佳一拒绝“塞人”,30岁成选人分水岭

十点街球体育
2025-11-11 18:08:02
1955年,毛主席看到枪决名单后,拍案大怒:她可是咱全党的恩人!

1955年,毛主席看到枪决名单后,拍案大怒:她可是咱全党的恩人!

芊芊子吟
2025-11-08 21:45:03
表述悄悄改变,“中国香港”四个字突然变成“香港”,我们更强了

表述悄悄改变,“中国香港”四个字突然变成“香港”,我们更强了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1 08:16:55
终于见到本人了 没有传说中那么漂亮 不是保安护驾 感觉就是一路人甲

终于见到本人了 没有传说中那么漂亮 不是保安护驾 感觉就是一路人甲

糖逗在娱乐
2025-11-12 13:57:55
白百何深夜长文控诉剧组,导演张律回复有理有据,事实究竟如何?

白百何深夜长文控诉剧组,导演张律回复有理有据,事实究竟如何?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12 10:07:42
2025-11-12 16:07:00
呼呼历史论
呼呼历史论
分享有趣的历史
286文章数 156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金饰以旧换新"蒸发"9克上海女子懵了 店员:跟我们无关

头条要闻

金饰以旧换新"蒸发"9克上海女子懵了 店员:跟我们无关

体育要闻

太阳三连胜&活塞东部第一 哪个更想不到

娱乐要闻

辛芷蕾配得上威尼斯影后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设立5万亿房地产稳定基金

科技要闻

Meta"宫斗"持续,AI教父杨立昆被"气"走了

汽车要闻

能得到央视的肯定 长安马自达EZ-60可不简单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数码
旅游
公开课

房产要闻

速抢!海口主城书包房限量特价,首付25万起直接上车!

亲子要闻

冬季光照减少,如何科学补钙促长高

数码要闻

AMD未来很稳健,Zen 6 2nm马上登场,Zen 7次世代架构整大活儿

旅游要闻

1999万元易主失败!李连杰、释小龙打卡过的网红茶馆流拍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