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丰润城南十公里的平原上,一座孤峰突兀而起,形似卧毂,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车轴山。它没有五岳的巍峨,却凭着太上老君的金车轴、二郎神的镇山石,以及佛道相融的千年古建,在冀东大地的传说中占据了独特地位。这座海拔589米的小山,每一块石头都藏着故事,每一缕泉水都流淌着传奇。
相传上古时期,丰润一带并非平原,而是连通大海的泽国,山脚下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海眼”。地河之水从海眼喷涌而出,常年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恰逢太上老君驾云路过,见此惨状心生怜悯,便从袖中取出一粒金丹,掷向海眼。金丹瞬间化为巨石,将汹涌的水势死死堵住。可没曾想,金丹威力过强,竟将水源完全封死,此后数年当地干旱无雨,庄稼枯死,百姓再度陷入绝境。
![]()
老君开完天庭盛会归来,见此情景懊悔不已,当即决定换一种方式济世。他卸下自己座驾的金车毂,替换下堵在海眼的金丹。这金车毂天生带孔,既能拦住滔天洪水,又能让清泉缓缓渗出,恰好灌溉周边农田。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终于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可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日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途经此地,见那金车毂被泉水冲得上下翻动,生怕日久天长被水冲走,海眼再度失控。他当机立断,从担中取下一块巨石掷向大地,巨石落地瞬间化为一座孤峰,将金车毂牢牢压住。后人误将金车毂传为金车轴,“车轴山”的名字便这样口口相传至今。
![]()
那被压住的金车毂灵气不散,山脚下的山洞中常年涌出清冽泉水,冬温夏凉,富含矿物质,当地人称之为“圣水”。更奇的是,这泉水仿佛自带文脉,喝了它的孩子聪慧过人。如今山顶之上的车轴中学,近百年来走出无数栋梁之才,或许便是这千年灵气的滋养。
金车轴的传说也引来了贪心之徒。辽代年间,一位会“憋宝”的南蛮子路过此地,见山顶金光万道,识破了金车轴的秘密。他试图用法术移山取宝,可法力不济未能成功,只好插下一枚金簪别住车轴,回乡请师父和师叔助阵。此事被天宫寺老方丈知晓,他深知一旦金车轴失窃,海眼必开,生灵涂炭。老方丈当即召集善男信女,在山顶修建万佛无梁阁,两侧各建一塔,以佛法之力守护宝地。就在南蛮子师徒三人(实为臭虫精与蜈蚣精所化)返回之际,观音菩萨率众神将其收服,分别镇压于无梁阁与双塔之下,永绝后患。
![]()
而这座无梁阁本身,也是一段传奇。据《清一统志》记载,辽代大将韩德让(耶律隆运)见车轴山林深草密,盛产造车所需的轴辕木材,且山势玲珑伟岸,认定是风水宝地,便在此修建了无梁阁与药师塔。这座始建于辽重熙六年的建筑,通体无一根梁柱,全靠砖石拱券承重,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成为“丰润八景”之一的“佛阁无梁”。民间还有一说,无梁阁是建筑之神为纪念被害的石神弟子而建,将其肉体化为砖石,造就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千年古阁。
更有趣的是,当地还流传着“三塔镇龙脉”的说法:天宫寺塔压龙头,亚库山玉皇塔压龙尾,而车轴山的寿峰寺则压住龙身,三座建筑共同守护着丰润的风水气运。如今的车轴山,无梁阁依旧巍峨,药师灵塔默然矗立,文昌阁承载着文脉希望,山间的“镇轴石”仍保留着被金车轴拱开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惊心动魄。
![]()
从太上老君的济世之仁,到二郎神的临危守护,从佛法镇妖到文脉传承,车轴山的传说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神话故事。它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善良正义的赞颂,更是丰润大地千年文脉与风骨的见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