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正道
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是我们所有地区国家的共同心愿。当有关国家选择以“小圈子”方式发声时,我们不禁要问:这真的有利于地区合作吗?01 四国联动:东盟平台上的不和谐音
11月3日,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四国防长在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举行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对所谓“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破坏稳定行动”表达关切,并重申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的拘束力。
这一举动将原本旨在促进地区合作的多边平台变成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场合。选择在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举行此类会议,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这反映了某些国家试图通过小多边机制推动自身地缘政治议程的模式。可惜的是,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地区稳定,还可能削弱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
正如我们平时与人交往一样,真诚的合作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拉帮结派、制造对立。
![]()
停靠在韩国军事基地的美国航母
02 中方回应:揭开“政治闹剧”的本质
面对四国的联合声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作出了清晰且坚定的回应。当前东海、南海局势总体保持稳定,这一点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有关方面最应该做的,是尊重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涉海问题的努力。
对于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毛宁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完全是一出披着法律伪装的政治闹剧。说白了,其目的就是搅乱南海,从中牟利。所谓“裁决”是非法的、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方从一开始就不接受、不承认。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曾明确表示:“仲裁庭没有资格对任何主权主张说三道四。南海问题远远超出了其管辖范围”。这就好比请一个不相关的第三方来评判家务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
中方纰漏菲律宾侵占岛屿
03 仲裁闹剧:为什么它站不住脚?
南海仲裁案的本质问题在于其程序和法律基础上的缺陷。就像一栋房子,地基没打好,整个建筑也就立不稳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庭所作的裁决只有在有管辖权时才应当得到遵守。而本案仲裁庭对于仲裁中的实质争议并无管辖权,其越权行为不能为其创设管辖权和约束力。
![]()
福建舰舰载机弹射
中国已于2006年根据《公约》规定作出声明,将涉及海域划界等事项的争端排除适用强制争端解决程序。菲律宾就中国已明确排除的事项提起仲裁,已构成对《公约》的滥用。
这种滥用法律程序的行为打破了《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在平衡。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随意滥用程序,国际法治的公正性将无从谈起。
![]()
04 集团政治:一条走不通的老路
毛宁在回应中强调,“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不会带来和平与安全,不利于亚太和世界的稳定”。这句话点出了问题的要害。
历史一次次证明,集团对抗思维无法解决任何地区问题,只会加剧紧张、制造分裂。这就像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一样,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最终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化。
![]()
三航母时代
某些国家打着“维护规则-based国际秩序”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推行一种选择性的、服务于特定国家地缘政治利益的“规则”。这种双重标准做法无助于建立国与国之间的信任。
相比之下,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双边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中方与东盟国家正在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这就像是邻里之间有商有量,总比互相指责要实在得多。
![]()
05 解决之道:对话协商是唯一正途
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回归对话协商的正轨。中国一直主张与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这一立场是连贯且明确的。
咱们地区国家完全有智慧、有能力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上搜救、海洋环保、海洋科研等低敏感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积累了不少互信。
这些合作实践表明,地区国家通过合作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就像我们平时相处,多合作、少对抗,大家都能过得更好。
![]()
![]()
随着“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为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实效性的地区规则共同努力。这一进程可能面临挑战,但对话协商的方向已经得到地区国家的广泛认可。
南海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而应转化为地区合作的平台。拒绝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这条路虽不轻松,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