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把200万存款全给了外人,却留给我38年的AA制账单。
![]()
”李萍在法庭上说完这句话,整个旁听席安静得能听见打印机滋滋作响。
![]()
法官没接话,只是抬眼看了看她手里那沓发黄的超市小票——从1986年的2毛8分酱油钱,到2023年的化疗自费清单,每一页都写着“已平摊”。
这不是狗血剧情,是2023年中国社科院《婚姻家庭报告》里12.8%的AA制婚姻,正在批量生产的现实副本。
很多人以为AA制是年轻人赶时髦,可数据扎心:45岁以上的“老AA”,68%走的是“分账不分家”的极端路线——冰箱贴便利贴、鸡蛋画正字、水电精确到分钟。
像李萍这样,丈夫癌症晚期把毕生积蓄赠给“红颜知己”,她拿着借条却追不回钱,才是中年AA婚姻的隐藏关卡。
最高法院2024年3月公布的典型案例,给这类剧情盖了公章:只要一方手上有合法债权凭证,即使对方把钱撒光了,也能“优先追偿”。
但注意,是“优先”不是“保证”,得先证明那笔钱原本就该属于自己。
李萍的借条写得再清楚,也抵不过张志强临终前“裸捐”的决绝——新司法解释留了一道护身符:重症患者处置财产,必须给配偶留“基本生活保障”。
可惜,这条款2023年才落地,张志强走得太早,没赶上。
更冷的是,即便法院判了,执行也不一定能回血。2023年央行数据显示,民间纠纷里41%发生在亲戚之间,平均金额187万,几乎和李萍的200万平行。
判了“还钱”,对方一句“没钱”,法院只能祭出“失信+限高+分期”组合拳——每月还500,还完需要3333年,比孙悟空的紧箍咒还长。
李萍的律师私下告诉她:“能拿回10%就算赢。
”她算了算,10%是20万,刚好覆盖她这些年平摊给张志强的化疗自费部分,等于“拿回自己的那半”,利息一分没有——法律允许她主张LPR(3.45%),可借条上白纸黑字“无息”,她亲手签的。
![]()
AA制最毒的地方,不是钱算得细,而是把“夫妻”降级成“室友”。
哈佛大学2023年跨国研究指出,东亚的“室友型婚姻”平均能撑32年,比欧美多三倍,因为东亚人更怕“撕破脸”。
李萍和张志强一撑就是38年,比平均值还多6年,靠的不是爱,是“不麻烦”。
张志强出轨、借高利贷、炒股爆仓,她都只问一句:“你那份够不够?
不够先欠着。
”直到张志强把最后一张200万的卡递给别人,她才发现:自己把婚姻过成了“无限连带责任”,对方却提前下车,连安全带都没解。
有人问她:“早干嘛去了?
”李萍苦笑:“我以为先算清钱,就能保住感情。
”这是所有老AA最大的误会——把“账”算得比“情”清,最后账成了唯一的纽带。
北京肿瘤医院2024年调研显示,83%的晚期患者会出现“财产处置焦虑”,急着把身后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张志强不是突然疯,是癌症把“死亡”两个字提前塞到他眼前,他第一时间做的,不是托付妻子,而是“补偿”那个陪他化疗、听他抱怨的“红颜”。
在李萍那里,他永远是“欠账人”;在别人那里,他才是“被需要的人”。
![]()
AA制把婚姻切成碎片,他只想在临终前,把碎片重新拼成一幅“有人爱我”的图。
庭审结束,李萍把那沓超市小票留在原告席上,走出法院时阳光刺眼。
她没哭,只是低声嘟囔:“38年,原来我雇了个最贵的室友。
”这句话,送给所有还在“算得清”的夫妻——账可以一分不差,情一旦欠费,法院也追不回。
AA制不是原罪,把它当“婚姻防火墙”才是。
真正的防火墙,是提前把“万一”写进合同:大额赠与需双方签字、医疗债务优先从共同财产走、一方重病时启动“生存保障条款”……别等对方把200万送人,才想起自己也有“优先追偿权”。
李萍的故事没有反转,却给所有人留了一道作业:今晚回家,把家里的账本翻一翻,看看有没有哪一页,写着“已平摊”却忘了写“共担”。
如果有,趁还来得及,把那条“无息”划掉,改成“同舟共济”——利息可以不要,责任必须共担。
毕竟,婚姻不是上市公司,是两个人合伙活下去的无限责任公司,谁先撤资,剩下的那个就得背下全部风险。
愿你在算清每一分钱之前,先算清自己能不能独自扛住那200万的空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