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当东方苏联红旗陨落那一刻,无数人的哭泣中,一个帝国伫立于历史的巅峰。
伴随着冷战的胜利号角与狂妄的“历史终结论”狂想,美利坚貌似成了一个天选之国
谁又能想到,时至今日的2025年,仅仅三十余年,这个貌似天选之国的巨人,就开始显露步履蹒跚、内外交困的疲态。
![]()
这一切是为什么?是帝国盛极而衰的宿命,还是命运的偶然捉弄!
都不是,而是一部由历任总统亲手执笔。充满战略短视与内部撕裂的“帝国自毁指南”。
是他们用志得意满的狂妄,两党竞争的激化,经济监管的宽松,福利社会的无作为,放任了事态的发展,也挖空了自己的国家,一步步“精准”的拆解了自身基业。
![]()
故事从帅哥克林顿起,正是他,打开了金融监管中,那甜蜜的“潘多拉魔盒”
克林顿时代,可说是美国最好的时代,双雄争锋成为了过去,美国独霸天下,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和平红利”,克林顿这个帅哥总统,也用行动带领美国步步前行。
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奠定了美国持续强势的基础,美国财政在他手中罕见的出现了盈余,不用举债度日,简直是奇迹。
可是这样一个有所作为,被称呼为能人的总统,却在离任前埋下了一颗足以撼动全球的定时炸弹,这炸弹威力差点炸翻美国。
这就是,在1999年世纪之交前,经不住华尔街游说,断然废除了运行66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这个法案是美国上一次大萧条危机中诞生的金融立法防火墙,主要目的就是将保守的商业银行与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业务做了严格分离。
目的是保护储户的钱袋子不被金融投机机构的欲望所裹挟,所吞噬。
![]()
可以说,是给华尔街上了枷锁,让他们在法律允许的,不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范畴内,进行自己的事业,“金钱永不眠”。
可是这缰绳却买克林顿时代彻底松动,取而代之的是华尔街银行家梦寐以求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用名义上的“金融市场优化”,打开了混业经营的闸门,让保守的商业银行与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为伍,自那以后,正经银行储户的钱,也成了华尔街野心家们可以利用的筹码。
他们用这些筹码作为赌注,在衍生品赌场中肆意狂欢,不断进行各种金融创设和次级抵押,需求资产包变成了“次级贷款”被打包成“有毒资产”销往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狗都能做房贷的疯狂背后,是狗贷也成了次级资产。
超额高收益之后,市场一声惊雷。
![]()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兄弟的倒塌,给了美国金融界重重一击,也打懵了全世界。
据美国国会后来的市场调查,这场危机直接导全美家庭财富蒸发超19万亿美元,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失去家园,沦为流浪汉。
街头文化也从那一刻,从符号标签被不断强化,直到今日依旧如此。
那么谁放的雷?
从源头看,拆除防火墙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克林顿就是始作俑者,是他,这个貌似有为的总统,放出了金融恶魔,用当时的繁荣,预支了未来的稳定,让整个美国甚至世界经济为其买单。
功过自有史论,只是需要后人评。
这金融监管的松动,影响深远直至今日,美国国债高企,说跟克林顿无关?谁又能信?
![]()
信不信克林顿时代已经过去,之后的牛仔总统小布什时代又如何?继续看。
小布什是好总统吗?在我感官看来,这人怪好的,因为他任上中美关系罕见的和谐又友好,入世,共同反恐,畅游北京,奥运会观礼。
这人是个好人,但是也跟美国埋雷。
这雷有两个。
第一,当然是战争铁拳。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以反恐之名,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前者尚有其复仇的“正当性”,后者则完全建立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子虚乌有的情报之上。
根据布朗大学的“战争成本”项目统计,这两场战争最终耗费了美国超过8万亿美元(远高于最初估计的6万亿),这其中包括了直接的军费开支、退伍军人医疗护理以及债务利息。
巨额的战争开支不仅没有带来相应的战略收益,反而掏空了美国的国库,挤占了国内基础设施、教育、科研的投资。
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损耗了美国的软实力和国际信誉。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关塔那摩的长期非法拘押,让美国所宣扬的“普世价值”显得苍白无力。
![]()
第二,当然是财政状况持续恶化。
时间回到2001年和2003年,小布什政府先后实施两轮大规模减税政策,总额高达1.7万亿美元,直接导致联邦财政从克林顿时代的盈余转为赤字。 后续持续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也耗费了3.5万字美元,进一步加剧了美国财政压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美国财政问题开始出现的同时,致力于美国人人有房梦的小布什,放松房贷监管,推动次贷市场膨胀,又间接推动了2008年金融危机。
美国国债也从小布什上任初的约5.7万亿美元,变成了卸任时的10.6万亿美元,净值增加了约 4.9万亿美元。
他也成了美国历史上在其任期内国债数额增长最多的总统之一。
这一切,标志着美国从克林顿时期的“财政盈余”和“预算平衡”目标,彻底转向了“赤字财政”。小布什离任够,巨额的国债和庞大的财政赤字成为了奥巴马政府接手时面临的巨大挑战,也为此后美国国债的长期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这一切或许有外部冲击,内部问题恶化,两党竞争副作用的影响。
但实事求是讲,自那之后美国就成了一个借新还旧国债循环的国家,也是事实。
![]()
牛仔狂奔后的美国,进入了以政治正确为中心,孕育撕裂的奥巴马时代。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其当选本身就被视为美国社会进步的标志。
可是他的政策却在多层面加深了国家的裂痕。
内政上,他努力迎合教师工会,废除了小布什颇有争议但尚具约束力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直接导致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一步步滑向深渊。
他引以为傲的《平价医疗法案》(奥巴马医改),虽使数千万底层民众获得了医保,但其复杂的补贴体系却让美国医疗成了高价低质的代名词,直接让联邦医保支出飙升,为国债的“史诗级”膨胀又添了一把旺火。在他任内,美国国债从约10万亿飙升至近20万亿美元。
![]()
今日特朗普为何对奥巴马医改深恶痛绝?答案就是太贵了。
于是,他左边改医改法案,右边逼迫药企降价,从务实角度看,特头是明白人。
除了这两项关乎教育和医疗的举措之外,奥巴马时代最大的“遗产”或者说影响最深的事,其实是开启了“身份政治”的魔盒。
为了巩固其基本盘,LGBTQ+、种族议题被推向前台,从一种追求平等的权利,逐渐异化为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
这柄匕首精准地割裂了社会,保守的“红脖子”们感到自己的传统价值观被冒犯和边缘化。同时,他利用国会休会期强行任命官员、绕过立法程序推行政策的做法,也彻底破坏了两党之间本就脆弱的协商默契,将政治斗争推向“为反对而反对”的恶性循环。
结果就是!
自那以后,民粹横行,零元购成时尚。
自那以后,党争四起,为反对而反对,
撕裂,分野,对立成主流情绪至上而下传导,他们唯一能形成共识的地方居然是遏制我们。
用一句生动形容就是,美国没有团建,如果有就是“美国团建靠东大”。
![]()
撕裂的奥巴马时代,催生了民粹之王与制度掘墓人特朗普的上位。
特朗普的出现,是奥巴马时代社会撕裂的必然产物。他就像一剂猛药,直指那些被全球化遗忘的“铁锈带”白人们的焦虑。
他的第一任期,可说举步维艰,在政绩上乏善可陈,“通俄门”调查和“深层政府”掣肘还有贸易战的不断碰壁,让特头的第一任并不舒心。
即便如此,可奉行推特治国得他,依旧用网红精神,解构了一个新媒体时代的总统,该怎么做这个时代话题。
通过系统解构美国民众对主流媒体、司法体系和选举制度的不信任以及焦虑,成为自媒体达人的特朗普,煽动性十足。
2021年1月6日,其支持者攻占国会山的画面,不再是电影里的场景,而是美国民主制度活生生的疮疤。他拒绝承认败选,开创了和平权力交接这一美国民主最核心传统的危险先例。
简言之,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看似失败却又不算彻底失败,这也让他有了卷土重来的可能。
![]()
然后,就是看似温吞,其实老辣干练的拜登时代。
拜登,这位从冷战故纸堆里走出的老派政客,试图用一套成熟的组合拳挽回颓势。在外交上联合盟友对抗中俄,看似“老辣正确”,但其任内却将前任们埋下的雷悉数引爆。
内政上,他为了选票将“身份政治”推向极致,对非法移民的“超宽容”政策导致边境危机,仅在其上任第一年,边境逮捕的非法移民人数就突破了170万,创下历史纪录。随之而来的“零元购”(有组织抢劫)在某些州因轻罪化而几乎半合法化,严重侵蚀了社会秩序与法治精神。
经济上,持续的贸易战和科技战,没有你死我活的激烈,却也步步深入从不懈怠,但你来我往之后效果并不咋样。反而是东大越大越强,自身国债问题却一点没有解决。
外交上,俄乌冲突后,拜登政府冻结俄罗斯数千亿美元外汇储备并挪作他用的“神操作”,被全球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看在眼里。这等于向全世界宣布:美元资产不再是安全的国际公共产品,而是可以被随时没收的政治武器。这一举措对美元信誉的打击,可能比之前所有政策加起来都更为致命。
四年之后,年迈的拜登被退休,在总统选举的关键时刻下马,也成全了自己的宿敌特朗普。
![]()
于是,时代来到了懂王2.0时代。
这个时代还在继续。
跟上一任期不同的时,懂王不在被架空了,有了说一不二的权利,甚至背人称呼为king。
在特朗普“权力巩固”的第二任期内,因为大权在握,他的政策逻辑更显激进。
所谓“全球收税”直接引爆关税战。
这做派极大的损害了美国与盟友的关系,也没让主要对手东大有任何服软,打来打去反而成了收割盟友的算计。
特朗普一直致力于控制讲究独立的美联储,则无异于直接动摇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信用基石。因为美元的信用,正来自于其不受政治干预的独立性。大幅削减科研经费、与精英高校(藤校)为敌,搞hb1签证新规雁过拔毛,一桩桩一件件,也是在自毁国家的创新长城和人才根基。
他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可以继续观摩体悟。
纵观30年美利坚做派。
从克林顿拆解金融管制,到小布什打仗减税耗尽国力,再到奥巴马撕裂社会共识,特朗普掘墓民主制度,拜登透支美元信用。
这可说是一条清晰的自毁链条。
他们或许都曾怀揣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梦想,但其政策的结果,却是在内耗与外斗中,将帝国的根基一一撬动。
帝国的衰落,往往并非源于外部强敌的致命一击,而是源于内部不断的自我消耗、制度僵化与战略迷失。
当金融的贪婪取代了实业的创造!
当无休的党争取代了务实的协商!
当身份的对立取代了国家的认同!
当信用的基石被政治冲动所动摇!
黄昏,便在这无声的自我拆解中,悄然降临。
故事尚未写完,但警钟已长鸣,未来看得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