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泽东陕北遇险,敌军不足五百米,主席做最坏准备时王震骑兵赶到

0
分享至

1947年6月11日拂晓,天赐湾周围雾气尚未散尽,刘戡部的侦察骑兵摸到沟口,距离中共中央纵队宿营地不到五百米。两边山梁沉默,偶有沙石滚落声,像催命的鼓点。刘戡清楚,只要再向前挪动一步,自己就可能挖到蒋介石口中那枚“定西北乾坤的钉子”。

不到三个月前,胡宗南二十五万人重兵北上时,蒋介石斩钉截铁:先端掉延安,再把毛泽东赶过黄河。作战计划写得漂亮,现实却复杂得多。延安守军主动撤离,让胡宗南“捡”下一座空城,还没来得及布置防御,彭德怀就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连掴三记闷棍。表面看是三个小胜仗,骨子里却把敌军行军节奏彻底打乱,刘戡这才被派出来“求快刀”,试图把中央首脑层逼出沙漠地带。



如果说三月的主动撤离令外界惊讶,那么四五月间的“蘑菇战术”则让胡宗南手足无措:解放军像蘑菇一样一簇一簇地点亮在山梁、沟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枪声落下,山风又把尘土盖回沟底,敌军连“影子”都来不及摸。补给线越拉越长,粮秣却越攒越少,胡宗南只能寄望于刘戡这把“尖刀”一击中的,把僵局撕开。

六月初,刘戡部突然转向,踩着王家湾一带的羊肠小道北窜。他自信速度足够快,连续夜行军,各营连轮换休息,轻装前进。可他漏算了伏击圈里的三十多条枪——汪东兴的加强排。6月8日一早,先头团闯进伏击口,三轮点射,两拨手榴弹,十几分钟就被压回谷口。敌军侦察机随后升空,却连一缕炊烟都没捉到,只得硬着头皮再攻,而汪东兴早把第二梯队挪到背后,反手又是一通火力,把敌人晃了回去。午后暴雨突至,山洪把土路冲出一道道沟,刘戡不得不在王家湾原地蹲了十二小时——这十二小时,正是中央纵队西移的黄金时间。

蝙蝠一样的夜色里,毛泽东听完侦察报告,面上平静,只问一句:“多少距离?”警卫随即回答:“五百米。”屋里暗油灯跳动,周恩来把地图摊在炕桌上,任弼时边捋胡须边说:“万一突围不成,咱仨分三路,能走一人算一人。”毛泽东点头:“成,最坏就这么办。”

支撑这份从容的,是对自己部队机动性的信心,也是对敌军心理的拿捏。毛泽东断定刘戡急躁,不愿被拖死,肯定会抄近道猛追。只要中央纵队不露行踪,王震骑兵如果能切敌侧背,一股冲击就足以把刘戡拉回头。于是,一封电报飞向王震:“速来靖边,侧击敌军右翼,解天赐湾之围。”

电报抵达时,王震正率三五九旅骑兵驻在环县一线。深夜,他翻身上马,只说一句:“跟我来。”次日午后,骑兵已经摸到靖边西南。六月的陕北,沟壑纵横,马蹄声被黄土吞没,一支骑队像风一样钻进刘戡侧翼。枪声先是稀稀落落,紧接着密集成片,尘土迅速在刘戡背后腾起。他愣了几秒,随后命令部队调头追击。就是这几秒,给天赐湾另一侧的中央纵队留出转移口子。

刘戡发现被调虎离山已晚,太阳斜照沟口,王震骑兵拖着长长尘尾闪出十里外,追兵却陷进沙坎、荆棘,机枪射界被死死卡住,只能徒呼奈何。毛泽东安全脱险,中央指挥体系毫发无损,胡宗南的“赶黄河”企图等于零分。

险情解除后,毛泽东把汪东兴叫到跟前,语速很慢:“再往西追扰,用点子多,弹药少。”汪东兴领会,用二十来号人摸到敌后,夜里捣粮站,白天割麦护民。当地农户一边收麦,一边递水,嘴里嘟囔:“这才是咱自家的军队。”



战术层面看,2万人拖住25万不是传奇,而是利用地形、补给、情报、时间差拼出来的算术题。战略层面看,中央的存在本身就是西北战场的磁石,胡宗南只能抱着这块“石头”原地打转,无法驰援华北东北;而当西线这颗钉子钉稳,其他战场便有了回旋余地和主动权。

刘戡没能交出满意答卷。宜川战役失败后,他引爆手榴弹结束个人命运;胡宗南也在两年后从宝鸡溃退,离开他曾信誓旦旦要“化作囊中之地”的西北。蒋介石倾力打造的重点进攻,就这样透支在陕北沟壑间的尘土、暴雨和一支支以少敌多的游击小队里。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2114文章数 15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