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咸丰帝没有为孝静皇后单独建陵,只是把妃园寝升格为皇后陵,成为皇后陵兼妃园寝的格局。其次是降低了治丧规格。第三是减少了谥号字数,没有加上道光帝的庙谥“成”字。清代皇后的谥号,通常加上皇帝的庙谥。比如孝全成皇后、孝慎成皇后等,这代表着皇后与皇帝的嫡妻关系。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被定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没有“成” 字,意味着她并不是道光帝真正的皇后。第四是神牌不升袝太庙。
![]()
册文说她:“性成淑慎,范表温恭。华阀钟祥,备坤仪而作则;椒涂摄位。襄内治以宣猷。事皇考者廿余年,恭谨常昭于在昔;抚藐躬者十五载。恩勤克媲于所生。虔思顾复之仁。母仪无忝。聿展尊崇之典;媺德宜彰,延年颂洽乎寰瀛。晋位礼隆夫罔极,方冀慈闱笃祜。长承爱日之欢,何期仙驭升遐。遽抱履霜之感,追攀莫及。永慕弥深,思懿范以如存。受大名而允当;孝彰柔顺;夙娴宫阃之仪;静协安贞。聿表珩璜之度;四海锡康绥之祉,六宫承慈惠之型。宗社凝庥。邦家衍庆,佥言咸翕,众善同符。”
博尔济吉特氏去世不久,咸丰帝下旨革去了奕䜣的军机大臣等所有职务,让他回上书房读书“反省”。此后,奕䜣在咸丰一朝郁郁不得志。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变”后,恭亲王奕䜣掌权。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同治帝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博尔济吉特氏谥号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九月,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加谥庄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谥和慎。全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题外话:大清的6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逐步强大起来。叶赫部受到了努尔哈赤的威胁,联合海西女真另外三部、科尔沁蒙古等九个部盟,组成联军征讨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率兵迎战,击败九联部军。参与此战的,有科尔沁蒙古的贝勒莽古斯、明安和孔果尔。此战后,科尔沁蒙古开始转变对建州女真的态度。
努尔哈赤利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迫使科尔沁部逐惭归附。万历三十年(1602年),努尔哈赤主动提出迎娶明安的女儿为侧妃。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莽古斯的女儿哲哲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福晋。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把寡居多年的姐姐爱新觉罗·莽古济改嫁给蒙古敖汉部首领索诺木杜陵,赐索诺木杜陵“济农”号。此时,努尔哈赤的两位侧妃、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顺治帝福临的原配皇后及孝惠章皇后等,均来自科尔沁蒙古。两地联姻日益频繁,形成了著名的“满蒙联姻”模式。
![]()
满蒙联姻,即清朝的满族统治者集团与蒙古王公之间长期持续的大规模通婚活动。满蒙联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清朝皇室娶蒙古王公之女为后妃或福晋;二是皇室公主和宗室格格下嫁蒙古王公贵族为福晋。该政策始于1612年努尔哈赤迎娶科尔沁部明安贝勒之女,历经入关前的雏形阶段、康雍乾时期的扩展完善阶段,直至清末逐渐减弱阶段。联姻地域由漠南蒙古逐渐扩展到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准噶尔蒙古及青海蒙古,并通过指婚制、备指额驸制等措施维系。据统计,从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建立后金之前,到清末宣统年间,满蒙之间通婚达595次。其中,皇室下嫁公主、格格432人,迎娶蒙古王公之女163人。
清代皇帝的蒙古后妃均为八旗蒙古王公之女,联姻最广为喀喇沁部,累计通婚114人次。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起,推行强制性指婚制度。规定亲王郡王之女须奏请指嫁蒙古,并限制出嫁蒙古之女十年内不得回京会亲。陪嫁人员将中原农具、耕作技术及建筑工艺传入蒙古地区,部分蒙古王公子弟长期驻留京师任职,形成特殊姻亲集团。
![]()
一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1599-1649年)。科尔沁蒙古左翼贝勒莽古斯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太祖侧福晋浩善的堂姐。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嫁给了皇太极为福晋。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成功当选为后金的新任大汗。天聪六年(1632年),哲哲被立为嫡妻,为皇太极生下了三位可爱的公主。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国,册立五宫后妃,哲哲被册封为中宫皇后,入主清宁宫,成为清朝第一位被正式册封的皇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