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提问:什么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有个高赞回答说:不拦着别人犯贱。
你苦口婆心劝朋友远离渣男,她反而觉得你在挑拨离间;你煞费苦心帮同事解决难题,他却认为你是在显摆能力。
你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定式,也无法阻止一个人奔向他的命运。
成年人的世界,弯路绕不过,南墙自己撞才能得到教训。
不干涉他人的选择,不介入别人因果,对别人是尊重,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和解脱。
01
以前我喜欢较真儿,总以为凭借事实与逻辑就足以说服他人。
可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你说得再有理,许多人依然固守己见、拒绝改变。
拦人犯错,不仅无法让对方领情,反而会落得怨怼。
朋友老陈曾带过一个新人。
小伙子能力不错,就是爱耍小聪明,总想走捷径。
有次做数据报表,他准备直接编造几个数字交差。
老陈发现后立即制止,并熬夜带他重新收集数据,一步步教他规范做法。
没想到,半年后公司稽查,发现那个新人依旧在报表上造假。
被约谈时,他竟然说:“老陈总盯着我不放,压力太大,只好弄虚作假。”
老陈被倒打一耙,哭笑不得:“我教他走正道,倒成了我的错。”
一个人执意要走的弯路,往往是他现有认知模式与思维习惯的必然导向。
你强行阻拦,等于否定他整个价值体系,他怎会不怪你、不奋力抵抗?
职场博主@suger lee有个表弟,之前迷上某资金盘,把全部积蓄投了进去。
全家轮番劝说,他反而觉得大家“眼界窄”、“不懂抓住风口”,甚至在家族群里放话:“等我赚了钱,你们别眼红!”
三个月后平台跑路,表弟血本无归,但从此,他和所有劝过他的亲戚都疏远了。
为何?
因为亲戚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的错误。他宁愿切断所有关系,也不愿面对那份难堪。
作家毕飞宇曾说:人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就会在这个逻辑里打转,一辈子也出不来。
我们总习惯为他人操心,一位自己苦口婆心劝说,对方多少会采纳。
但你永远想象不到一个认知低的人捍卫自己立场时的决心,有多坚定。
这世上最讽刺的事莫过于:
你拼命阻拦别人跳火坑,最后他不仅跳了,还怨恨你曾经阻拦过他。
02
生活中,许多人常怀“拯救者情结”,不自觉地踏入他人的因果之网:
看见同事忙得焦头烂额好心分担,结果耽误了自己的进度不说,出了问题反而成了责任人;
朋友深陷情感困局,掏心掏肺地安慰劝解,可没过几天对方和好如初,自己落得里外不是人。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揣着好意帮助别人,可结局却常常事与愿违,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
作家沈从文和丁玲曾情同兄妹。
当时时局动荡,丁玲思想激进,发表了不少过激言论。
沈从文怕她被人利用,劝她改掉这个毛病,低调收敛些。
丁玲不听,反而觉得沈从文软弱,不仅自己不抗争,还拖累自己。
后来,丁玲不幸入狱,沈从文又四处奔走,写下传记为她发声。
可丁玲出狱知道后,不仅没感恩,反而大为震怒。
她觉得沈从文不经她同意就干预她的私事,实属可恨,并在多个刊物咒骂沈从文。
沈从文也颇为懊恼,明明是好心,反落得骂名。
几十年的朋友从此绝交,二人至死都没有原谅彼此。
想起曾仕强教授说的一句话:
宁可救虫,不要救人,我们有太多的苦难,都是从想要拯救一个人开始的。
心怀善意没错,但若随意介入别人课题,不仅会破坏一段关系,还会为自己招来祸患。
作家杨本芬讲过父亲的一段往事。
她有个表叔,声称自己要做生意。
父亲想到表叔过日子不易,二话不说就把大半生的积蓄借了出去。
结果没多久,表叔就赔光了本钱,空手而归。
这时大家才知道,他根本没去做生意,而是把钱拿去赌博了。
即便如此,杨本芬的父亲依旧心软,很快就原谅了他。
为劝表叔回头他还主动拿出自己余下的存款,让表叔找个房子好好生活。
但表叔早已赌红眼,拿到钱又输了个精光。
如此付出,不仅没换来表叔的感激,反倒因没钱再借他,被其破口大骂。
而杨本芬的父亲也因此耗尽积蓄,此后数年生活陷入困顿。
作家徐可曾说:
过度插手他人生活,一心想替别人改命,只会给自己找罪受。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各自的功课要修。
你的手伸得太长,心操得太多,看似是渡人,实则是越界。
03
作家蒋勋曾说:
人总是要经历一些让他们深觉不安的、值得忏悔的或者后悔的事,才会回头想想自己的选择究竟如何。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是懂得不去拦着别人“犯贱”。
你苦口婆心的劝导,往往比不上他亲自撞一次南墙;你掏心掏肺的善意,常常抵不过他亲口尝一回苦果。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老家有个远亲,孩子高中辍学,一心要做游戏主播。
白岩松特意请来一位资深主播,为孩子客观分析行业现状,阐明其中的艰难与低成功率。
孩子听后表示“再想想”,结果第二天就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说要追梦。
白岩松至此明白:这孩子的命里,就有这一劫。
果不其然,男孩在北京混了两年,最后实在撑不下去,回老家重新高考。
如今他已大学毕业,找了份稳定工作,偶尔在周末做游戏直播当副业。
回想当年他说:“我不后悔去北京,那两年虽然苦,但治好了我的幼稚病。”
白岩松感慨:有时候让人摔跤的坑,反而成了他成长的台阶。
当你总是试图去改变别人,你其实是在剥夺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允许别人犯错,是更深层次的慈悲。
我以前单位有位前辈,便深谙此道。
有同事做了不明智的决定,她从不直接否定,而是在分析利弊后,鼓励对方尝试。
她先生中年时萌生创业念头,亲友们轮番劝阻,唯有她在帮先生做完详尽的风险评估后选择了支持。
她说:“不去撞一下,他永远都放不下。”
她妹妹为孩子的学业焦头烂额,求她帮忙劝劝孩子时,她只对外甥说:“路是你自己的,你得自己选,也要自己负责。”
我原先觉得,她的做法近乎纵容。
后来才明白,她并非冷漠,而是深刻地理解,每个人都需要在属于自己的试错中,完成真正的成长。
这个世界上,无论关系多么亲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
别人没有询问你的意见,就不要急于开口指点;
别人没有向你求助,就别上赶着替人做主。
真正成熟的相处之道,是懂得给对方试错和体验的空间。
不随意干涉他人的选择,不轻易介入别人的人生。
这份克制,才是成年人最难得的清醒。
周国平曾说: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允许别人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解题,在合适的边界外静静守候,如同观棋不语的真君子。
不拦着别人犯贱,不是冷眼旁观,而是深刻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因果的必然。
人生百态,各有它的轨迹;世间万物,皆有它的时节。
最好的善意,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允许别人按照自己的剧本去经历自己命定的一切,这既是对他人命运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能量的保全。
点个赞吧,愿你懂得守护自己的边界,亦有智慧不干涉他人因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