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了三年,乌军能撑到现在,北约在背后源源不断送武器是关键。俄方一直明里暗里反对这种“火上浇油”的行为,可最近却发现,给乌军送弹药的队伍里,竟然混进了自己的盟友——塞尔维亚。
![]()
11月2日,武契奇公开放话,不仅愿意继续给欧盟出售弹药,就算这些弹药最终会落入乌手中,也不会停止合作。要知道塞尔维亚一直宣称中立,还和俄保持着密切关系,武契奇哪来的胆子,敢不顾俄方反对硬要出口弹药?
事实上,之前俄情报机构就指出,塞国防企业玩“障眼法”,把10万枚火箭弹、100万发小型武器弹药拆成组装套件,先运到捷克、保加利亚等北约国家,再重新组装送往前线,这笔交易规模达8亿美元。
面对俄方的实锤指控,武契奇当时立刻叫停所有弹药出口,启动全面调查,承诺一定要给普京一个交代,甚至改了出口规则,以前两位部长签字就能放行,现在必须经过特别审批。
![]()
可短短五个月后,他却改了主意,重新开放出口,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军火产业是塞尔维亚的经济支柱,直接或间接养活15万工人及其家庭。一旦彻底叫停,企业订单流失、工人失业,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对本就面临北约施压、刚经历“颜色革命”冲击的塞尔维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武契奇看似敢违逆俄方,实则是被生计逼得没办法,毕竟国家稳定才是首要任务。
更关键的是,塞尔维亚根本没能力阻止后续流向。武契奇心里清楚,就算自己只卖给欧盟国家,也拦不住这些弹药被转送到乌克兰——欧盟本就是援乌的主力,塞方作为小国,既没实力也没底气去约束买家。
![]()
与其彻底得罪欧盟、断了自己的财路,不如顺水推舟继续出口,同时强调保持中立,尽量在俄欧之间找平衡。这种无奈的投机,本质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之道。本以为这会惹怒俄罗斯,没想到普京却罕见准备默许。
俄方公开表示理解塞尔维亚的压力和难处,这也就是说,俄可能不会干涉阻止塞方的继续出口决定,这是为何?俄方有以下考量:
首先,塞尔维亚的中立立场经过了多次考验。尽管卖了弹药,但武契奇始终没倒向北约,也没直接给乌提供武器,只是在“卖货给欧盟”这个环节上没卡住。俄没必要因小失大。
![]()
其次,这些弹药的实际影响有限。就算全部流入乌克兰,10万枚火箭弹、100万发小型弹药,在俄乌战场的消耗规模里只是“杯水车薪”,既改变不了俄军的战场优势,也扭转不了整体战局。
俄罗斯没必要为了这点“不痛不痒”的损失,和一个本就处境艰难的盟友闹僵,反而落得不近人情的名声。
再者,俄方也在考量地缘利益。塞尔维亚地处巴尔干半岛,是俄在欧洲为数不多的“支点”之一。如果因为军火出口问题逼反塞尔维亚,让它倒向北约,俄在欧洲的战略空间会进一步被压缩,得不偿失。
![]()
这场军火风波暴露的是小国的生存困境。塞尔维亚夹在俄欧之间,既想靠军火出口维持经济,又想保住和俄罗斯的盟友关系,只能在夹缝中反复横跳;俄则从战略全局出发,选择“抓大放小”,容忍盟友的小过错,避免失去重要地缘支点。
双方的默契,其实都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最后想和大家讨论:如果后续塞尔维亚出口的弹药数量大增,俄方还会继续默许吗?北约会不会借机加大对塞方的施压,逼它彻底倒向自己?武契奇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能长期维持下去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