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坊间流传着一种观点:在高净值人群中,家族信托与比特币被视为两大“终极财富容器”。前者凭借法律架构实现资产隔离和精准传承,后者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试图摆脱主权监管。许多富人坚信,一旦资金转入这两类工具,便能高枕无忧,远离债务追索与政策干预。
2
但就在最近两个月内,两起震动全球金融圈的事件彻底击碎了这一幻想——许家印名下价值23亿美元的海外家族信托被正式冻结;与此同时,陈志所持有的12.7万枚比特币(估值约150亿美元)遭美国政府全额没收。这不仅是个人悲剧,更像是一记警钟,在富豪阶层中掀起轩然大波。
3
人们突然意识到,那些曾被奉为“防弹衣”的资产安排,如今竟变得如此脆弱。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看似坚不可摧的财富堡垒瞬间崩塌?一张由各国联合织就的监管巨网,正悄然收紧。
![]()
4
比特币
长久以来,公众对加密货币的认知停留在“去中心化、无法追踪、国家管不了”的印象中。然而陈志一案彻底颠覆了这种迷思。这位祖籍中国的柬埔寨商人拥有双重身份:表面是金边地产界的风云人物,背地里却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跨国电信诈骗集团核心操盘手。
![]()
5
他掌控的太子集团在柬埔寨境内设立了十余个电诈产业园,配备上千部手机与数万个社交账号,全天候运作实施“杀猪盘”骗局。大量骗得的资金最终被兑换为12.7万枚比特币,并按当时市价折合高达150亿美元,成为其隐匿黑产的核心手段。
6
在他看来,将巨额财富转化为加密代码并存储于离线硬盘之中,远比存入任何传统银行更为安全可靠。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即便本人尚未归案,私钥也未公开披露,美国执法机构依然成功完成了对该笔数字资产的全面没收。
![]()
7
事后披露的信息显示,美方动用了先进的链上分析技术,如同追踪快递物流一般,沿着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记录,精准定位到涉案钱包地址。至于如何获取控制权,目前主流有两种推测。
8
其一是策反了太子集团内部掌握密钥信息的关键人员,从而获得硬件设备或备份文件;其二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借助量子计算能力,利用矿机运行过程中的系统漏洞,对部分加密算法实施暴力破解。
![]()
9
无论真相为何,此案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所谓“去中心化不可控”,在国家级别的技术资源面前形同虚设。更深远的影响随之显现——消息公布当日,比特币市场价格应声下挫,市场信心遭受重创。
10
而随着此次没收完成,美国政府持有的比特币总量已从原有的19.8万枚跃升至超过30万枚,跻身全球已知最大的单一持有实体之一。
11
有财经分析师粗略估算,这笔资产的价值足以支付200万名联邦雇员一个月的薪酬。背后的逻辑清晰可见:过去富人寄望通过加密货币规避审查,如今却发现,只要资金来源涉嫌违法或违背国家利益,再隐蔽的技术也无法提供庇护。
![]()
12
家族信托
如果说比特币的溃败暴露的是技术神话的破灭,那么家族信托的信任危机则直击富豪财富传承体系的心脏。作为最主流的财富代际转移工具,它原本被视作一道坚固防火墙,而许家印的遭遇却揭示了其致命软肋。
![]()
13
2019年,许家印与其配偶丁玉梅在美国设立了一项单一家族信托,初始规模达23亿美元,受益人为两名儿子。该资金主要来源于二人从恒大集团历年提取的分红款项。
14
仅恒大在香港上市后,夫妻二人累计分得红利便逾500亿元人民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负债总额迅速突破万亿大关,最终退市收场,上演了一场典型的“债务留在国内,利润转移海外”的资本腾挪剧。
![]()
15
2023年中秋前夕,许家印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此后其境外资产状况一度成谜。直到2024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签发一项全球禁制令,才揭开冰山一角。
16
不仅23亿美元信托被全面冻结,他在伦敦持有的三十多处豪宅、纽约曼哈顿写字楼、私人飞机、豪华游艇,以及夫妻二人在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香港等地注册的33家离岸公司的全部银行账户均遭查封。
![]()
17
眼下最大的悬念在于:美国法院是否会裁定撤销该项信托安排?若判决成立,则这笔资产将不再属于家族私产,而是需用于清偿恒大债权人,彻底打破“父债子免”的预期。
18
此事之所以引发广泛震动,是因为长期以来,富豪普遍相信家族信托具备天然的风险隔离功能——只要结构合法、程序完备,便可独立于企业经营风险之外。但许家印的问题恰恰出在资金源头。
![]()
19
香港法院认定,其在明知恒大存在虚增利润、商票违约等严重财务问题的情况下,仍提取巨额分红并转移至海外,构成典型的欺诈性资产转移行为,因而信托合法性受到根本挑战。
20
类似案例并非孤例。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设立的18亿美元香港家族信托亦陷入争议。三位非婚生子女主张自身权益,提起遗产分配诉讼,虽最终大概率仍在家族内部解决,但也暴露出潜在风险。
![]()
21
即便资金来源合规,家庭成员间的继承纠纷仍可能导致信托失效。值得指出的是,许多富豪选择在香港设立信托,正是看中其成熟的普通法体系——既能绕过内地法定继承规则,实现定向传承,又无需缴纳遗产税,且无外汇管制。
22
例如宗庆后的三名子女均为美国籍,此类架构本意实现税务优化与跨境传承双赢。可最终仍未能避免亲情撕裂带来的法律冲突。由此可见,家族信托或许能解决“钱怎么传”的技术难题,却难以调和“人怎么分”的人性矛盾,更无法抵御监管对资金正当性的穿透式审查。
![]()
23
富豪的钱怎么出去
看到这里,不少人会产生疑问:普通人每年仅有5万美元购汇额度,富豪又是如何将数百亿资金合法转移出境用于设立信托?答案并不复杂——他们依靠的并非地下钱庄或蚂蚁搬家式的偷渡资金,而是一套高度制度化的离岸公司网络。
24
许多名义上的中国企业,实际上在法律层面属于外商投资主体,其真正控制权隐藏在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等离岸司法管辖区。这些地区之所以被称为“税收天堂”,关键在于三大优势:极低税率、极致保密与完全资金自由。
25
在当地注册的离岸公司每年只需缴纳少量管理费,免征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及股息预提税;股东信息、股权结构、财务报表均不对外公开,除非主动申报,外界几乎无法查证。
![]()
26
同时,资金进出不受限制,可自由调配。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的母公司均注册于开曼群岛,通过多层控股结构,实现对中国境内运营实体的100%控制。
27
具体操作路径十分清晰:首先在开曼设立控股母公司,接着在香港设立中间子公司,最后在中国大陆设立实际经营公司。当内地公司产生利润后,以分红形式汇入香港子公司。
![]()
28
由于香港实行自由港政策,无外汇管制,资金可顺畅转至开曼母公司账户,进而用于设立家族信托或购置海外不动产。除分红外,还有更为隐蔽的操作方式,如内地公司向离岸主体支付“咨询服务费”、“知识产权授权费”等名义款项。
29
这些单个环节看似符合会计准则与税务规定,组合起来却构成了系统性利润外流机制。许家印夫妇正是通过英属维京群岛的多个离岸平台,间接持有恒大约70%的股份,数百亿分红直接进入海外账户,其中一部分转化为了那笔23亿美元的信托本金。
![]()
30
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期,这类操作常被默许——只要企业能带动就业、贡献税收,监管部门往往不会深究其跨境资金流动细节。但时移势易,当前宏观经济承压、财政赤字扩大,政策导向已发生根本转变。
31
如今监管趋严已成为常态。近期已有大量参与美股、港股投资的个人收到税务机关通知,要求补缴过往多年的境外投资收益税款,个别案例甚至需补缴上百万元,迫使部分投资者不得不撤回海外资产。
![]()
32
监管全球化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个趋势日益凸显:私人财产权的绝对性正在让位于国家利益优先原则。2022年,西方国家不仅冻结了俄罗斯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查封了超300亿美元的寡头个人资产。
33
如今对陈志实施比特币没收、对许家印启动信托冻结,本质上都是跨国资产围剿行动的延续。这张监管之网,早已超越国界,形成协同打击合力。
![]()
34
背后深层动因在于:全球多数国家正面临严峻财政压力。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突破38万亿美元,政府屡次濒临停摆边缘;欧洲多国赤字高企,社会福利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抓小放大”已无意义,“抓大补财政”成为现实选择。
35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监管也在同步升级。除追溯境外投资收益外,近期还调整了实物黄金交易的税收政策,目的明确:遏制资本外逃,引导资金回流本土,促进消费与实体经济投资。
![]()
36
结语
过去多年,不少富豪将家族信托与比特币视为避风港,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制度缝隙规避责任的思维惯性。他们误以为只要把钱转移到“看不见的地方”,就能逃脱法律约束与社会责任。
37
然而现实证明,随着全球监管协作深化与技术侦查能力跃升,任何试图通过资产转移、加密存储来逃避风险的做法,都已难以为继。真正的财富安全感,从来不是建立在隐蔽与规避之上。
38
唯有坚持合法合规经营,承担应有的社会义务,才能经得起时间与规则的检验。历史终将证明:没有哪个地方能永远“管不到”,也没有哪种技术能真正“藏得住”。财富的安全,根植于光明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