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人们对黄金的情结始终未曾消退,婚嫁需准备五金,长辈热衷购金储值,普遍认为黄金是硬通货,持有实物金条便能安心无忧。
然而,10月29日发布的一项黄金税收新政紧急通知,彻底动摇了这一长期信念——政策将于11月1日立即生效,未设任何缓冲阶段。
此次调整并非细枝末节的改动,而是从买卖两个方向重塑黄金流通机制:未来购金成本或将上升,售金则面临更大折损,黄金是否还能真正“保值”已成疑问。
![]()
从源头改写黄金成本逻辑
许多人误以为税收变动仅涉及企业账务处理,与个人消费无关,但这次黄金税政恰恰直击普通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每一项新增税负最终都将由买方或卖方承担。
新政的核心思路十分清晰:通过界定黄金的投资用途与非投资用途,理顺增值税链条。而这一分类标准,将直接导致不同渠道黄金价格出现显著分化。
![]()
以大型品牌商和银行为代表的交易所会员单位为例,在采购用于首饰加工等非投资目的的黄金原料时,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过去,这些机构可自交易所取得税率1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实现全额进项抵扣,有效压低原料采购支出;但新政施行后,交易所仅能开具普通发票,可抵扣比例骤降至6%。
![]()
这意味着企业在原材料端的成本无形中抬高7%,对于零售金店而言,这部分额外开销不会自行消化,必然转嫁至终端产品定价之中——今后购买品牌的金手镯、项链或戒指,相当于多支付约7%的隐性税款。
处境更为艰难的是中小型金铺及个体商户,因其不具备交易所会员资格,只能向大行或大品牌进货。
![]()
即便所采购的是具备投资属性的金条,上游虽能获取专票,但在销售给小商家时也只能提供普通发票,致使下游无法进行任何增值税抵扣。
因此,13%的税负完全由小商家独自承受,其结果要么是被迫停业,要么将全部成本叠加进售价。换言之,同一款金饰,从知名品牌处购买可能提价7%,从小店入手涨幅或达3%,无论选择哪一方,消费者都难逃为税买单的命运。
![]()
卖金更亏
如果说购金价格上涨只是增加开支,那么出售黄金时遭遇的价格压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缩水。很多人购金时看重保值功能,却忽视了一个关键前提:保值得以成立的基础在于变现能力——即卖出价尽可能贴近买入价。而新政正切断了这条路径。
个人在出售黄金时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回收企业接收黄金后若要再次流转或加工再售,必须自行承担13%的增值税负担。
![]()
这笔费用企业绝不会自掏腰包,唯一应对方式便是大幅压低收购报价。根据现行税务测算模型,普通投资金条的回收价或将从市价八折起算;若是带有品牌工艺费的饰品金,情况更加严峻。
工艺费用本身不具备市场流通价值,叠加高额税负后,回收价格可能直接跌至原价七折。举个直观案例:如今以每克1000元购入的品牌金链,数年后欲变现,或许只能获得每克700元。
![]()
中间30%的价值差额因税收与工费损耗而消失殆尽,这已非保值,实为持续贬值。以往大众相信黄金可对抗通胀、传承财富,核心原因在于二手黄金交易顺畅、折价轻微。
但新政大幅抬升了流转成本,严重削弱二手黄金的流动性,市场参与者不愿接手高税负资产,黄金的保值神话自然难以维系。
![]()
高税负的资产,从来难保值
事实上,此类因税制设计影响资产价值的现象,在房地产领域早有先例。同属不动产,住宅与商务公寓的保值表现截然不同,根源正在于税收政策差异。
住宅享有“满二唯一”“满五唯一”等税收减免优惠,交易环节税费较低,因而流通性强,即使市场下行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价值,被广泛视为优质保值标的。
![]()
反观商务公寓并无类似优惠政策,每次转让均需缴纳高额契税、增值税及所得税,有时一次过户即可吞噬半数以上收益,导致投资者避而远之。
久而久之,公寓交易活跃度下降,流动性枯竭,最终沦为仅供自住或出租的使用型资产,资本增值潜力几乎归零。当前黄金正步入相似境地。
![]()
新政落地后,每一次黄金转手都将伴随沉重税负,无论是私人间交易,还是商家回收再售,皆须承担相应成本。
当流转变得困难,折价成为常态,人们购买黄金的动机也将发生根本转变——原本追求保值增值,如今却陷入“买贵卖贱”的困局。长此以往,黄金的投资属性将逐步弱化,仅剩装饰意义与情感象征。
![]()
黄金的旧神话该落幕了
数千年来,黄金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牢不可破,“结婚备五金”“乱世藏黄金”的观念代代相传。但时代变迁,政策演进,资产价值逻辑也随之更迭。
此次黄金税收改革,实质上是在推动黄金回归本源属性:它或是作为消费品用于佩戴装饰,或是作为受国际金价驱动的投资品,而非过去那种无风险、高流动、稳回报的万能保值工具。
![]()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今后购金应更加审慎理性:若出于婚庆、馈赠等实际需求,尽早购置或可规避后续涨价压力,但也需清醒认识其消费品本质,不应幻想未来能原价甚至溢价出手。
若目标为资产配置,则不必执着于实物黄金,毕竟高昂的税负将持续侵蚀潜在收益,相比之下,黄金ETF、黄金主题基金等金融产品更具灵活性与成本优势。
![]()
黄金所谓的“保值奇迹”,从来不是源于金属本身的稀缺性,而是依赖于高效的二级市场和低折价率。当税收新政打破这种流通便利,曾经盛行的“买金即保值”观念注定走向终结。
未来几年,我们或将见证越来越多家庭不再将黄金列为必备理财选项,传统婚俗中的“五金”也可能趋于简化。而这正是政策引导下社会认知的一次深刻迭代。
![]()
结语
归根结底,世上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保值资产,唯有与时俱进的投资思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黄金税收新政只是一个警示信号,提醒我们在进行任何资产布局时,必须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其深层影响。盲目追随旧有经验,只会落入高价买入、低价抛售的陷阱。唯有客观评估黄金的真实价值定位,方能在拥有实物的同时,真正实现内心的从容安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