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骗子最喜欢骗老人和文化程度低的人吗?错了。我告诉你一个数据:投资诈骗受害者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占了67%,硕士、博士占了31%,越是高学历,被骗的金额就越大。
我一个朋友在反诈一线工作了6年,接触了3000多个案例。最让我惊讶的不是被骗的金额,而是被骗的人群:投行精英被骗了800万,医学博士被骗了500万,大学教授被骗了300万。今天我就告诉你,为什么越是聪明的人,在骗子眼里就越像行走的提款机。
第一个原因,你的优越感就是你的软肋。高学历的人都有一个通病,觉得自己不会被骗。
“我是985硕士,看过这么多书,怎么可能会被骗?”
“我在金融行业都从业十年了,什么套路没见过,那些被骗的人肯定是贪心或者文化低。”
恭喜你,当你产生这个想法的瞬间,你已经进入了骗子的狩猎范围。为什么?因为“我不会被骗”这个信念会让你自动关闭防御系统,就像一个人觉得自己永远不会生病,从来不会体检一样。
骗子也深谙此道,他们不会用低级的话术,而是用专门设计的高智商剧本:不谈一夜暴富,谈资产配置优化;不说内部消息,说信息差套利;不提保本保息,讲风险对冲的策略。每个词都精准地踩中你的知识体系,让你觉得“这个懂我,这个合理”。最绝的一点是什么?
他们会故意放出一两个破绽,等你发现并指出,然后立刻承认错误:“您说得对,这个地方确实是我表述得不够严谨。”这个瞬间,你的优越感就会被充分满足,警惕性瞬间降到冰点。你以为你在审视他,其实你是在被他驯化。
第二个原因,你的逻辑能力反而成了他的帮凶。普通人被骗,是因为不懂;高学历的人被骗,就是因为太会脑补。举个真实的案例:一个金融学博士投了一个区块链基金,骗子给他看了一堆K线图、回撤数据、下补比例。
博士用他的专业知识分析了整整3天,得出一个结论:虽然收益率偏高,但考虑到加密货币的波动性,理论上是可行的。看到没?骗子什么都没有解释,是他自己用自己的专业把自己说服了。
这就是高智商的陷阱:你越聪明,越会为不合理的东西找到合理的解释。“平台漏洞?可能是技术团队把精力放在算法上了。”“公司查不到?做量化的可能比较低调,闷声发大财。”“收益太高?人家可能有独特的套利模式。”
你的每一个合理化,都是在为骗子铺路。你以为你在独立思考,其实你在自己骗自己。
第三个原因,你有钱且敢下重注。这就是现实的问题:高学历的人意味着高收入。一个月月薪5000的人最多被骗2万,一个月薪5万的人可能被骗100万。更要命的是,高收入人群都有个特点,习惯大手大脚地投资——他们买房几百万都不眨眼,买车几十万很正常。
所以当骗子说起投30万时,他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太多了”,而是觉得“门槛还挺高,应该还比较靠谱”。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沉没成本谬误:投入越大的人,越不愿意承认自己被骗。当一个教授投了100万后,即使察觉不对劲,他也会继续说服自己:“我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会看走眼?肯定只是暂时的波动。”然后会继续加仓,直到倾家荡产。
第四个原因,你的圈子就是最好的传播链。骗子最喜欢什么?一个高学历的人被骗以后,会主动拉朋友入伙。为什么会这么做?
第一,分摊风险的心理:拉几个朋友一起,就算亏了,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第二,智商认同的需求:“我的判断肯定是没有错的,朋友赚了钱,还能证明我很有眼光。”
第三,圈子性的加持:“都是名校的同学、同事,总不可能都被骗。”
一个医生被骗,可能带动整个科室;一个高管被骗,可能带动整个公司;一个教授被骗,能带动半个学术圈。这叫信任传销,比病毒传播还要快。
最扎心的真相:我见过一个被骗500万的投行VP,事后他说了一句:“我用分析上市公司的方法分析了这个项目,每个指标都说得通。”问题就在这了:你的专业知识、你的分析框架、你的成功经验,全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对方没有造假。但骗子的整个体系从一开始就是假的,你分析得越深入,就会陷得越深;你越专业,越容易被骗子的假象所欺骗。
记住三句话:当你觉得自己不会被骗的时候,已经被骗了一半了;真正的高手永远对确定性保持怀疑;智商是用来创造价值的,不是来给骗子当养料的。如果你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看完这些后第一反应肯定是“说得有道理,但我肯定不会中招”,那你可就正好是骗子最喜欢的那类人。谦卑永远是最好的护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