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11月7日,中国—拉美经贸合作智库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厄瓜多尔、乌拉圭、玻利维亚、中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70余人与会。大家从经贸合作、全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合作、社会组织等不同维度,对中拉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讨并达成共识。
一是中拉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应共同把握机遇。中拉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共建“一带一路”是关键平台。二是拉美经贸合作领域重点方向明确,需务实推进。特别是,在贸易投资提质升级、基础设施与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与数字合作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三是以贸易、投资、创新、人文的协同驱动机制,构建韧性更强、利益共享的中拉命运共同体。
![]()
2024年,中拉贸易额达518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投资存量超6000亿美元,带动拉美当地大量就业。同时,中拉面临地理距离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物流成本偏高及数字鸿沟、地缘政治等现实挑战。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雪明认为,“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确定性,也将为中拉合作带来稳定性。期待汇聚政府、智库和企业的智慧与活力,夯实人文交流与合作基础,聚焦新能源汽车、矿产加工、数字经济等领域,共同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
智利驻圭亚那、菲律宾原大使克劳迪奥·罗哈斯·雷切尔表示,中拉关系深厚,经贸关系稳定。“一带一路”倡议为双方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合作提供了重要蓝图和机遇。中拉之间应深化全方位合作,超越传统贸易关系,加强人文交流和青年培养,不断将对话成果转化为共同行动,共同为构建更公平、繁荣的未来而努力。
![]()
钱凯港是中国与秘鲁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于2024年11月正式开港。经过一年发展,钱凯港已将服务覆盖至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为拉美各国提供更加多元的海运选择。 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坤辉以钱凯港项目建设者的身份介绍,钱凯港超越传统码头的范畴,既是一座以数据为基、绿电驱动的智慧枢纽,更是一座促进中秘两国民心相通、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枢纽。他认为,从钱凯港建设经验出发,中国可为拉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科技赋能,二是资本支持,三是共商共建新标准。他还提到了两洋铁路的规划,表达了中国建设者的信心。
拉码国际会展创始人、总经理符杰以深耕拉美市场15年的亲身经历,深入分析中拉经贸投资市场特点和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国对拉贸易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体现为从传统线下贸易为主转向线上线下双向模式深度融合、进口贸易主体下沉、订单碎片化、进口需求多样化、进口产品多元化升级等特征。”他建议,中资企业应积极顺应拉美市场人口年轻化、政策开放等红利,通过供应链前置、文化深度融合、政策协同等措施,做好市场深耕与长期投资。
厄瓜多尔生产、对外贸易和投资部投资与创新司司长乌戈·卡尼亚特·拉莫塔介绍,中国已成为多个拉美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且与拉美签署多项贸易协议,推动比亚迪、长城等中国企业进入拉美市场,成为推动拉美制造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下一步,可在深化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大对拉美的知识和技术转移力度,包括通过自由贸易区提升产业链技术能力、利用国际仲裁和“投资者—政府”争端解决机制等提升合作的可持续性。
![]()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提醒,拉美地区存在较为深厚的社区意识,尤其在大型工程建设的相关地区,社区的认同程度直接决定资源开采和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可行性。中国企业与地方社区的关系仍然较弱。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与当地社区等方面的交流,注重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加强运营本地化,包括使用本地语言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环境。
浙江外国语学院访问学者克劳迪奥·罗哈斯·雷切尔表示,中国的发展规划和合作区等经验,可以为拉美地区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借鉴和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应当成为拉美各国的共同选择。
本次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支持。
原标题:《中国—拉美经贸合作智库论坛举行,呼吁构建韧性更强、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栏目主编:王多
本文作者:黎兵 刘晨
图片来源:主办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