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明代话本里这短短14字,道尽了世人奔波的宿命感。
读完《西游记》后,这句话总在我心头萦绕。
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如来用手掌幻化的一座大山压住,动弹不得,任凭风吹日晒,大雪覆盖。
曾经,天上王母娘娘用来待客的蟠桃,他是吃一口就扔,太上老君的仙丹,他当糖果往肚里倒。
可自从被压在五指山下,放牛娃给他摘的野桃,他也吃得很香。
被取经人唐僧所救后,孙悟空一路护送师父西天取经,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从古至今,人生的困顿何其相似。
成年人的世界,就像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行,一个问题叠着另一个问题,仿佛没有尽头。
但是,也别太苦恼。
取经路上,有肆意横行的妖魔鬼怪,自然也有各路神仙相助,生活亦是如此。
只要把心放宽,路走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
—壹—
有些坑绕不过去
就让时间把它“熬”过去
五指山下五百年,孙悟空被蹉跎的,不是时间,而是心性。
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敢单枪匹马打上天庭的猴哥,自从被压在山下后,就只能露出个头,看着眼前的杂草慢慢生长。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这种日子,他过了五百年。
我们总说“熬日子”,又有谁,比孙悟空更懂这个“熬”字?
从最初的愤怒、挣扎,到后来的无奈、沉寂,最后变成一种平静的等待,等着唐僧来救他。
这五百年的“冷处理”,看似是惩罚,实则也算是一种修行吧,将他那颗一点就着的焦躁之心,慢慢磨平。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是刚被压住的猴哥,觉得自己上当了,被人整名堂了,心中满是不甘、愤怒。
邻居张叔,刚满42岁,年前被单位辞退了。
头两个月,他天天去单位闹,将各种难听的话都说了一边,甚至问候了他上司的全家。
之后他就每天去小广场旁边的长椅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不敢告诉家人。
后来,他忽而就想通了,托人找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
虽然工资不如从前,但会交社保,退休了也有个保障,他倒觉得比以前更加有干劲了。
所以说,真的别太焦虑。
“车到山前必有路”,很多当初觉得天塌下来的事,在心态平复后再回想,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
有些坑,既然绕不过去,就等时间把它填平呗。
把心放宽,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就先重整自己的心态,积蓄力量,等待再次出发。
—贰—
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
还记得小时候看电视版的《西游记》,每次看到“三打白骨精”那段,都会替孙悟空憋屈。
怎么也想不明白,火眼金睛看透的真相,竟抵不过肉眼凡胎的固执。
连带着也恨唐僧,他紧箍咒一遍又一遍地念,猴哥痛的是头,寒的是心。
屏幕外小小的人,也跟着干着急。
可即便被误解、被驱逐、被念紧箍咒痛不欲生,孙悟空最终还是回来了。
不就是因为他也认同,“西天取经”的这条路吗?
再看唐僧,这一路上,多少诱惑摆在他面前。
女儿国国王愿以江山相托,让唐僧做自己的丈夫。
美人作伴,又有江山为聘,开局就做皇帝,这是多少人做多少青天白日梦,也求不来的福气。
抛开这个不说,光是妖精们变出的富贵庄园、美酒佳肴,就足以让任何行路人心生动摇了吧。
猪八戒要分行李,都闹了好几次。
但唐僧永远只有一句话: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去。”
这句话,他说了14年,说了十万八千里,说得妖魔鬼怪都听会了,三个徒弟也终于都信了。
无数次,取经团队濒临散伙,都是因为有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才稳住了局面。
他虽然没有火眼金睛,却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
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能解决路上的妖魔鬼怪,唐僧取经的坚定信念,决定了这条路不会走偏。
真正能成事的人,未必非常聪明,但有一个共同点:
在自己的领域,深耕了十年以上。
任外界风云变幻,他们就像唐僧一样,死死盯着自己的“西天”,一路往前走。
方向对了,哪怕走得慢,也是在向前。
—叁—
要学会借力打力,打不过就摇人
小雷音寺那一回,特别有意思。
孙悟空被扣在了弥勒佛的金铙里,任凭他把金箍棒变大变小,用尽浑身解数,就是出不去。
最后还是二十八宿之一的亢金龙,用角钻透金铙,才将他救了出来。这也说明:
有时候,光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要学会借力打力。
细数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困难重重,真正靠孙悟空自己的武力解决的,其实并不多。
更多时候,他不是上天庭,闹玉帝;就是下地府,找阎王;要么就去南海,求菩萨。
总而言之,他是“打不过就摇人”。
天上的神仙,地底的土地,都被他使唤了一圈。
听过一句很实在的话:
“30岁前靠的是能力,30岁后靠的是资源。能力让你不被淘汰,资源让你实现跃迁。”
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问题,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因为自己有多能干,而在于能协调好各部门的利益,争取到上级的支持。
也就是学会“借力”!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并善于整合资源,这何尝不是一种广大的“神通”?
——————————结语
师徒四人取得真经送往大唐后,前往抵达灵山复命。
如来佛祖问了一句:“哪一位是唐僧?”
这个问题,意味深长。
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走了十万八千里路,佛祖没有问孙悟空,也并不关心真经送到没有,他只想知道唐僧是谁。
因为真经从来不是那几本书,而是他们走过的十万八千里路本身。
我们谁又不是唐僧呢?带着一点固执的理想,在现实的重压下踉跄前行。
我们也是孙悟空,背负着过往的光荣与罪责,被生活的“紧箍咒”约束着,不断前行。
甚至是猪八戒,偶尔想偷个懒打个盹。
还可能是沙和尚,默默扛着最重的担子,却常常被忽略。
但这就是取经的路啊!
如果你感到疲惫,不妨想想那四个走了14年的师徒。他们用十万八千里的征途,告诉我们:
把心放宽,路走正,该求助时求助,然后,继续走下去。
前方,灵山就在脚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