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聚焦中国首款原研创新PCSK9抑制剂,探索卒中二级预防新征程

0
分享至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大会重磅研究落地,托莱西单抗为卒中高危人群降脂提供新循证

2025年10月16日~19日,以“心域无界,智向未来”为主题的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GW-ICC/AHS.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如期举行。在这场行业盛会中,一项聚焦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PCSK9抑制剂——托莱西单抗在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汇总分析重磅发布[1],为该人群的降脂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引发了心血管与神经内科领域专家的广泛讨论。

基于此,“医学界”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围绕托莱西单抗的Ⅲ期疗效数据、安全性等特征维度,深度解析其临床价值以及PCSK9抑制剂的卒中预防潜力。

强效双降,安全便捷:Ⅲ期研究奠定托莱西单抗临床应用优势

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PCSK9 抑制剂(托莱西单抗)Ⅲ期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霍勇教授强调,托莱西单抗的核心价值在于“强效双降”——在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同时,兼顾脂蛋白a[Lp(a)]的下降。其CREDIT系列研究共纳入约1300例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涵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人群。研究显示,其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LDL-C最大降幅接近70%;与安慰剂组相比,Lp(a)组间差异最大接近50%,展现出快速、强效且平稳的降脂效果[2-4]。

  • CREDIT-1研究(共纳入618例中国非FH患者)显示,治疗48周时,托莱西单抗450mg Q4W和600mg Q6W两个剂量组的LDL-C降幅分别为65%、57.3%,均显著优于安慰剂(p均<0.0001);LDL-C<1.8mmol/L的达标率分别为91.7%、82.1%,远高于安慰剂组(7.1%和9.9%,p均<0.0001)。在Lp(a)降低方面,托莱西单抗组与安慰剂组的组间差异最大可达49.6%(p<0.0001)[2]。

  • CREDIT-2研究(纳入149例中国HeFH患者)中,治疗12周时,托莱西单抗150mg Q2W、450mg Q4W组的LDL-C降幅分别为57.4%、61.9%,均显著优于安慰剂(p<0.0001);LDL-C<1.8mmol/L的达标率分别为51.9%、62.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3% 和0,p均<0.0001)。Lp(a)降低方面,托莱西单抗组降幅显著更高,与安慰剂组的组间差异最大可达43.3%(p<0.0001)[3]。

  • CREDIT-4研究(纳入303例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含非FH与HeFH)表明,治疗12周时,托莱西单抗450mg Q4W组的LDL-C降幅达63%,显著优于安慰剂(p<0.0001);LDL-C<1.8mmol/L的达标率为96%,且90.5%的患者LDL-C降幅≥50%(p均<0.0001)。Lp(a)降低方面,托莱西单抗组与安慰剂组的组间差异达33.9%,差异显著(p<0.0001)[4]。

霍勇教授进一步指出,强效降脂需兼顾药物安全性与耐受性。研究显示,托莱西单抗整体不良反应率与安慰剂相当,常见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高尿酸血症等,多为轻至中度,严重不良事件及停药率无显著差异[2-5]。免疫原性方面,中国人群中抗药抗体与中和抗体发生率低,未显著影响药效与降脂效果[5]。该药采用薄壁针头设计,穿刺力提升70%,疼痛感减轻40%,有助于降低注射部位出血风险,提升患者依从性[6]。

多维管理,风险可控:循证支持PCSK9抑制剂在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王伊龙教授指出,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脑血管病患者是血管事件复发风险极高的群体,即便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仍存在显著的残余复发风险。此次大会上公布的基于托莱西单抗三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专门评估了该药在此类极高危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汇总分析结果显示,托莱西单抗在降脂方面表现突出。治疗12周时,托莱西单抗组患者LDL-C水平较基线下降61.67%,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组间差异达-69.94%(p<0.001)。在达标率方面,托莱西单抗组97%以上患者实现LDL-C<1.8 mmol/L,88.2%达到<1.4 mmol/L的目标,远高于安慰剂组(p<0.001)[1]。王伊龙教授强调,这提示托莱西单抗可帮助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脑血管病的极高危患者实现超越指南推荐的血脂控制目标,为降低心脑血管残余风险奠定基础。

此外,王伊龙教授进一步阐述了PCSK9抑制剂的降脂机制与多重卒中预防价值。PCSK9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再循环,导致LDL-C升高和脂代谢紊乱[7]。PCSK9抑制剂通过阻断PCSK9活性,促进LDL-R回收,增加肝细胞表面LDL-R密度,从而加速血液中LDL-C的清除,实现强效降脂[7-8]。值得注意的是,该类药物不仅改善脂代谢,还具有多维度血管保护作用,包括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抗炎和抑制血栓形成等,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7]。

基于现有循证证据与机制优势,王伊龙教授谈到,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脑血管病、他汀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托莱西单抗这类PCSK9抑制剂凭借“强效降脂+全面改善血脂谱+安全性良好”的特性,有望成为卒中二级预防的优选药物,为降低心脑血管残余风险提供新的有效策略。其多效性机制与长期临床价值,正有待更深入研究与更多真实世界数据来进一步揭示和验证。

小结

托莱西单抗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PCSK9抑制剂,其Ⅲ期研究证实具有“强效双降”的优势,可显著降低LDL-C并兼顾Lp(a),且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最新汇总分析进一步显示,托莱西单抗能为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脑血管病这一高危人群提供有效降脂治疗,支持其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基于其独特的多重保护机制,PCSK9抑制剂有望推动卒中预防策略向“全血脂谱管理+血管保护”的多维度模式发展,为突破残余风险困境提供新方案。

专家简介


霍勇 教授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心内科首席专家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

  • 国家卫健委心血管介入管理专家组组长

  • 国家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主任

  •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

  •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

  •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副会长

  • 亚洲心脏学会主席

  •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荣誉院士

  • 国家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主编

  •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院长

专家简介


王伊龙 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 天坛神经罕见病临床与转化中心主任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 研究领域:脑微循环与脑类淋巴循环临床与基础研究,脑内药物递送转化研究

  • 以通讯作者在

    NEJM、JAMA、BMJ、Lancet N
    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 获国家杰青及延续资助项目、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等项目。

参考文献:

[1]申华.齐丽彤,柴萌.托莱西单抗在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三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汇总分析[C].2025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年10月16日-19日.

[2]Huo Y, Chen B, Lian Q, et al. Tafolecima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CREDIT-1): a 48-week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 Sep 28;41:100907.

[3]Chai M, He Y, Zhao W,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folecima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CREDIT-2). BMC Med. 2023 Feb 28;21(1):77.

[4]Qi L, Liu D, Qu Y, et al. Tafolecima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CREDIT-4):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JACC Asia. 2023 Jul 11;3(4):636-645.

[5]Qi L, Shen H, Chai 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folecima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 a post-hoc analysis of pooled data from three phase 3 trials. Cardiovasc Diabetol. 2025 Jul 3;24(1):264.

[6]Vedrine L, Prais W, Laurent PE, et al. Improving needle-point sharpness in prefillable syringes. Med Device Technol. 2003 May;14(4):32-5.

[7]周正交,周芝文. PCSK9抑制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 41 (07): 668-672.

[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10):1071-1110.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incentive-icons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医学界旗下子账号
8149文章数 223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