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注意:本文故事情节皆是虚构,人物、地点、事件皆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
文章内容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无关封建迷信,若有缘者得见此文,还请理性阅读。
“八十万?税前?”
王总监几乎是把林翰的简历摔在了乌木会议桌上,发出一声闷响。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瞪着眼前的年轻人。
![]()
“够了。”一个沙哑的声音打断了王总监的话语。
始终沉默的董事长赵启明,停止了转动核桃。他抬起眼皮,淡淡地扫了林翰一眼。
“让他说。我倒要看看,八十万的底气,究竟是什么。”
01
天启集团的高层会议室,在八月的盛夏里也透着一股寒气。
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三十米长的会议桌,用的是一整块从非洲运来的乌木,黑得发亮,能映出人影,林翰就坐在这张桌子的末端。
他今年二十七岁,穿着一套新买的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这是他回国后买的最贵的一套行头,花了他上个月兼职做翻译挣来的所有钱。
但在会议桌的另一端,那些人只看了一眼他的西装,便挪开了目光。那里坐着天启集团好几个核心高层,每一个都是跺跺脚就能让行业地震的大人物。
坐在正中间的,就是61岁的创始人,赵启明。
赵启明和传说中的一样,看着不像个千亿集团的董事长,倒像个大学里快退休的老教授。他穿着一件半旧的深蓝色夹克,头发有些花白,但一双眼睛平静得吓人。他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言不发,手里慢悠悠地转着两颗核桃。
会议室里安静极了,只能听到人力资源总监翻动纸页的声音。
“林翰,对吧?”人力资源王总监是个四十多岁的女士,妆容精致,但声音和这间会议室一样冰冷。“我们看了一下你的资料,海外名校硕士,专业对口,履历很漂亮。”
她停顿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
“但是,你期望的薪资……”她故意拉长了声音,然后清晰地念了出来,“年薪,税前,八十万。”
“唰——”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了。
如果说刚才只是凝重,现在就是锋利。一个分管技术的副总裁忍不住嗤笑了一声,虽然很轻,但在这么安静的房间里,比吼出来还刺耳。
另一位管市场的女副总,则饶有兴趣地打量着林翰,那眼神,就像在看一个马戏团里走钢丝的演员,等着他什么时候掉下来。
八十万年薪,对一个刚毕业、没有任何国内工作经验的硕士生来说,这个数字不是要价,是挑衅。
“是的,王总监。”林翰开口了,他强迫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不能抖,“税前,八十万。这是我对自己能力的评估。”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了,但脸上必须保持平静。
王总监的嘴角撇了撇:“林先生,你知道我们集团内部,一个有五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经理,大概是什么薪酬水平吗?”
“我了解过。”林翰说,“但我相信自己能创造的价值,远超这个数字。”
“好大的口气。”技术副总嘀咕了一句。
这时,所有人都看向了正中间的赵启明。他还是没有说话,只是停止了转动核桃,抬起眼皮,淡淡地看了林翰一眼。
就这一眼,林翰感觉自己像是被X光从头到脚扫了一遍。“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赵启明终于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但冲劲,得有东西撑着。”
他把核桃往桌上一放,发出“嗒”的一声轻响。他转向旁边的技术副总,“老李,你先来。我倒要看看,八十万的价值,长什么样。”
02
八十万。这个数字,林翰在心里默念了不下三百遍。
他不是疯了,也不是狂妄,他是被逼的。会议室里刺眼的灯光,让他的思绪飘回了两个月前,他刚下飞机的那天。
他不是什么富二代,他家在三线小城,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工薪阶层。父亲在一家效益逐年下滑的老国企做技术员,母亲是中学的会计。
六年前,他拿到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时,家里人是又喜又愁。喜的是林家祖坟冒青烟,出了个留学生。愁的是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学费和生活费。
“爸、妈,要不我不去了,我保研也一样。”林翰记得自己当时这么说。
结果,他那个一辈子没红过脸的父亲,第一次对他发了火:“胡说八道!有机会就得出去见世面!钱的事,你不要管!”
他父亲没告诉他的是,为了“不要管”这三个字,父亲卖掉了爷爷奶奶留下的老房子,又把自己住了半辈子的单位房抵押给了银行,贷了一大笔款。
“儿啊,”他妈在机场送他时,眼睛是红的,“在那边,别不舍得吃,家里一切都好。”
林翰在国外的六年,过得像个苦行僧。他拿着全额奖学金,但生活费依然紧张。他不敢参加同学的派对,不敢买新衣服,课余时间全在实验室和图书馆打工。
![]()
他拼了命地学,就是想早点毕业,早点回来,早点挣钱。
他以为,凭借自己这份金光闪闪的履历,回国后不说一步登天,至少也能让父母尽快卸下重担。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盆冰水。
他回国两个月,投了四十多份简历。
第一家,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老板比他还年轻,见面就谈“狼性”和“期权”,最后开了月薪一万五。“林翰,你这学历在我们这儿不稀奇,我们这儿扫地的都是本科生,你得证明自己能996。”
第二家,一个大型外企,流程走了三轮,最后卡在了一个“文化适应性”评估上。对方客气地说:“您的思路非常好,但可能不太符合我们中国区的现行架构。”
然后,他就收到了天启集团的面试通知。
这是他最后的机会,银行的催款通知书已经寄到了家里,父亲的工厂这个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他必须拿下这个offer。
而八十万,是他精确计算过的,能让他在两年内还清所有债务、同时保证父母基本生活的最低数字。这不是要价,这是救命钱。
他看着会议室里那些高管们审视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他不能输。
03
林翰在面试前,把赵启明的所有资料都研究透了。
眼前这个61岁的男人,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商业传奇。他不是科班出身,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还只是个电子厂的技术员。后来下海经商,在深圳租了个小仓库就开始创业。
传闻里,他最穷的时候,把自己的婚房卖了给员工发工资。他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干,硬是在国外巨头的垄断下,杀出了一条血路。
天启集团能有今天,全靠赵启明毒辣的眼光和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商界杂志对他的评价是:“一个披着学者外衣的‘狼王’。”
他有一个传遍业界的习惯,就是他的面试。天启集团招聘高管,赵启明必定会亲自过问。他不问KPI,不问市场份额,他问的问题,全都古怪刁钻。
有一次,他面试一个履历完美的CFO(首席财务官)。他问:“假如你老婆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但你只能救一个,你救谁?从公司风险控制的角度分析。”
那个CFO当场就懵了,支吾了半天,最后被请了出去。
还有一次,他面试一个技术大牛,问的是:“你觉得《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管理能力怎么样?”
这位大牛是搞代码的,哪里懂这个,最后自然也没戏。
赵启明有句名言,在业内流传很广:“技术和经验都可以学,但一个人的‘根子’是改不掉的。我要找的,是‘根子’正的人。”
所以,当林翰走进这间会议室,看到赵启明坐在那里转核桃时,他就知道,今天这场面试,跟他在美国经历过的任何一场都不同。
眼前那些高管,不过是开胃菜。真正的主考官,是眼前这个看起来像老教授的男人。
而那个“八十万”的年薪报价,林翰猜想,也不是为了激怒他,而是赵启明扔出来的第一块石头,用来试探水深。
林翰看了一眼赵启明,他正低头看着一份文件,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这场关乎林翰命运的面试,只是一场普通的周会。
“老李,开始吧。”赵启明又说了一句。
林翰收回心神,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04
被称作“老李”的,是天启集团的技术副总裁李建国。
李建国是赵启明的老部下,从仓库时代就跟着他,是集团的元老,也是技术部门的绝对权威。他最看不起的,就是林翰这种“镀金”回来的“学院派”。
“林翰,是吧。”李建国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在胸前,“你的毕业论文我看了,写的是‘基于边缘计算的AI模型优化’。很时髦,很前沿。”
他话锋一转:“那你说说,就这个技术,怎么用在我们现有的‘天启云’服务上?别跟我说那些虚的,我要能落地的方案,给你三分钟。”
这个问题很刁钻,天启云是集团的老业务,架构陈旧,贸然上新技术,无异于给一架飞行中的老飞机换发动机。林翰在来之前,已经把天启云的公开财报和技术白皮书翻烂了。
他没有慌,而是回答:“李总,您的顾虑是对的。直接上马,成本和风险都不可控。”“我的方案不是‘替换’,而是‘嫁接’。”
“我们不在中心服务器上做文章,而是在客户端。针对你们目前最大的B端客户,比如物流和安防,我们可以推出一个‘轻量化AI插件’……”
林翰语速不快,但逻辑清晰。他没说任何一个复杂的学术名词,全是用最简单的比喻和最直接的业务逻辑。他从技术实现,讲到成本控制,再讲到市场推广的切入点。
三分钟,一秒不多。
李建国脸上的轻蔑慢慢消失了,他皱起眉头,显然是在思考林翰方案的可行性。
“有点意思。”李建国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
他刚坐下,那位市场部的女副总(马总)就接过了话头:“方案听着不错,但你怎么让客户买单?你这个‘插件’,是新东西,客户凭什么相信你?而且,你的方案要动客户的数据,出了问题谁负责?”
这是一个关于市场信任和危机公关的连环炮,林翰回答:“马总,我们不‘卖’技术,我们‘送’体验。”
“第一步,找两家标杆客户,免费试用,我们派驻场工程师,全程跟进。出了问题,天启集团负全责。我们要的不是利润,是成功案例。”
“第二步,用这两个案例,去撬动中型客户。这时候我们不谈技术多牛,只谈‘你的对手用了这个,每月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至于数据问题……”林翰侃侃而谈。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成了林翰的个人战场。从战略布局、到财务模型、再到团队管理,几个高管把一个公司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难题,都浓缩起来,像子弹一样砸向林翰。
而林翰,就像一个顶级的拆弹专家。无论问题多棘手,他总能冷静地抓住线头,一层层解开。
他答得越好,会议室里就越安静。到最后,连最开始嘲笑他的那个副总,也开始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
两个小时后,王总监看了看所有人:“各位老总,还有问题吗?”
没人说话,高管们都下意识地看向了赵启明。
他们都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不错,虽然要价高,但是真有货。这八十万,似乎值。
林翰也松了口气。他感觉自己刚跑完一场马拉松,腿都软了。
他认为,自己已经过关了。
05
会议室里的气氛明显缓和了下来,王总监的脸上甚至露出了一点笑容,她开始整理桌上的文件,这通常是面试即将结束的信号。
“林翰,你今天表现很不错。关于薪资……”
“等等。”一个沙哑的声音打断了她,是赵启明。
这两个小时里,他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现在,他终于放下了手里的核桃。
会议室里刚刚放松下来的空气,瞬间又被抽干了,林翰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赵启明慢慢地摘下了他的老花镜,放到桌上。这个动作很慢,慢到让林翰觉得时间都停止了。
“林翰。”赵启明叫了他的名字。“在,赵董。”
“你很聪明。”赵启明说,“真的。我面试过几百个海归,你是最聪明的那一批,你背了多少面试宝典?”
林翰一愣:“赵董,我……”
“你的答案,都很‘标准’。”赵启明打断了他,“标准到……让我觉得不真实。”
林翰的后背“轰”一下,冷汗又冒了出来。
赵启明身体微微前倾,那双平静的眼睛里,忽然射出了鹰一样的光芒。
“你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这些,我都信。”“但我现在,不相信你这个人。”
“八十万,”赵启明敲了敲桌子,“我是在给一个‘人’发工资,不是给一台‘面试机器’。”
“所以,我最后问你一个问题,我的问题。”
他盯着林翰,一字一句地问:“你读过《西游记》吗?”
林翰完全跟不上他的思路,但还是本能地回答:“……读过。”
“好。”赵启明点点头。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师徒四人,是一个项目团队。唐僧是项目经理,剩下三个是你的核心员工。现在,公司经营困难,资金链断了。你必须裁员一半,只能留下两个人。”
赵启明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仿佛要刺穿林翰的灵魂:“你留下谁?”
06
会议室里,掉根针都能听见。
这个问题,比之前两个小时的所有问题加起来,还要致命。
王总监的表情都僵住了,她显然也没想到董事长会问这个。李建国和其他几个副总,都用一种近乎同情的目光看着林翰。
这是一个必死的局。
林翰的大脑在飞速运转,留下谁?标准答案是什么?
留下孙悟空和沙和尚?一个是最强战力,业务核心;一个是任劳任怨,执行力强,这似乎是最合理的“绩效主义”答案。
但林翰看了一眼赵启明,他知道,赵启明这种人,最讨厌的就是“标准答案”。
如果这么答,自己就印证了他刚才说的“面试机器”。
那么,留下唐僧和孙悟空?一个领导核心,一个业务核心,似乎也对。但……
林翰在赌,他在赌赵启明真正想考察的是什么。
赵启明说的是:“公司经营困难,资金链断了。”这是一个“危机存亡”的时刻。
在这场危机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他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在其他人快要失去耐心时,林翰抬起了头。
![]()
他的眼神无比坚定,仿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深吸一口气:“赵董,我会留下唐僧和猪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