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视频最近在欧洲社交媒体上疯传,
视频里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对着镜头哭,用乌克兰语说:"我不想死,我才23岁。"这段视频被配上匈牙利语、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希腊语、土耳其语,甚至日语字幕,在各个国家传播。
光是匈牙利语版本,就有180万次观看。
视频下面的留言区炸了锅,德语和法语评论区里,大量用户指责乌克兰把年轻人送上前线。
有条法语留言写得特别狠:"乌克兰正把年轻一代送往屠宰场。"
这种煽动性的表述配上视频里年轻人哭泣的画面,传播效果相当好。很多人看完就转发,附上自己的评论,痛斥战争的残酷。
可事情没这么简单。
![]()
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下属的反虚假信息中心很快发声明,说视频里的人不是乌克兰人,是俄罗斯公民。
怎么发现的?人脸识别技术。
专业机构用人脸识别软件搜索视频里那张脸,结果发现跟一个圣彼得堡的俄罗斯主播高度相似。这就奇怪了,一个俄罗斯主播怎么变成了乌克兰应征士兵?
视频里这人自称23岁,可乌克兰现行的征兵年龄是25到60岁。去年4月为了应对兵力需求,最低征召年龄从27岁降到25岁。23岁这个年龄段,只能通过自愿方式参军,不存在被强制征召的情况。
这个硬伤太明显了。视频想营造"年轻人被强征上战场"的悲情形象,可连基本的年龄门槛都没搞清楚。
乌克兰今年2月确实推出过针对18到24岁青年的军事合同计划,为期一年,有薪资和奖金。可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帕维尔·帕利萨四月公开说,这个年龄段只有数百人签了服役协议。数百人,不是数万人,更不是强制征召。
视频里那人说"我已被动员,即将前往恰西夫亚尔"。专家指出,"恰西夫亚尔"这个词的发音不符合乌克兰母语者的自然语调。
这种语言细节一般人听不出来,可对母语者来说很明显。就像你让一个外国人说"吃了吗",他可能声调都对,可那个语气就是怪怪的。
恰西夫亚尔是乌克兰东部一个城市,在冲突前线附近。视频里特意提到这个地名,想增加真实感。可偏偏这个地名的发音露了馅。
![]()
Sensity AI公司专门监测AI生成的视频,他们的技术人员仔细分析了这段视频。
首席执行官乔治·帕特里尼发现,视频里士兵戴的头盔跟实际军用装备对不上。头盔侧边的附件导轨和螺丝布局,跟典型军用型号不一样。正常军用头盔上有魔术贴面板,方便贴识别标志或其他装备,可视频里的头盔没有。
乌克兰士兵看了视频后确认,那种沿着头盔布置的耳机线,跟常规军用装备不符。
Sensity AI公司还发现另一个细节,在同一个账号发布的其他视频里,士兵夹克上的文字看着像西里尔字母,其实是用长得像的拉丁字母伪造的。
西里尔字母是俄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等语言使用的字母系统。有些拉丁字母跟西里尔字母长得很像,比如拉丁字母的A、E、O跟西里尔字母的对应字母几乎一样。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区别。
欧洲媒体对视频进行反向图片搜索,追溯到一个已经被删除的社交平台账号。
这个账号专门发布展现乌克兰"应征士兵"遭遇困境的视频,发了好几十段。部分视频上还带着OpenAI文生视频工具Sora的水印。
Sora是OpenAI推出的AI视频生成工具,能根据文字描述生成逼真的视频。这款工具最近在部分国家的安卓平台上线,用户授权后可以用自己的形象生成视频。
Sensity AI公司的技术分析证实,那个账号的所有视频都是用Sora制作的,只是后期把水印去掉了。
那个账号发布的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做得比较逼真,就是这次传播最广的"23岁士兵哭泣"这段。有些做得很粗糙,比如有一段视频里,穿着乌军制服的男子满脸是血。
这种批量生产假视频的操作,明显不是个人随便玩玩,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信息战行动。
Sensity AI公司首席运营官弗朗切斯科·卡瓦利说得很直白:这类AI视频已经成为"影响行动中廉价且易得的武器"。
![]()
以前搞信息战,要么找演员拍假视频,成本高,容易露馅。要么用现有视频剪辑拼凑,可素材有限,效果不好。
现在有了AI视频生成工具,成本大幅降低。只要有一张脸的照片,就能生成这张脸说话、哭泣、做各种表情的视频。声音可以用AI语音合成,口型可以用技术对齐。
整个流程不需要演员,不需要摄影棚,一台电脑就能搞定。批量生产几十段、上百段视频,也就是多敲几行代码的事。
卡瓦利指出,这种技术正被大规模用于混合战争。目的很明确:操纵国际舆论,瓦解对手士气,模糊现实和虚构的界限。
这种AI生成的假视频,普通人很难一眼看穿,
头盔螺丝不对、耳机线布置异常、夹克上的字母有问题,这些细节需要专业知识才能发现。大部分人看视频,只会关注画面内容和情绪表达,不会盯着装备细节看。
这次假视频事件,其实是信息战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新形态,
冷战时期的信息战,主要靠广播、报纸、电视。内容制作成本高,传播渠道有限,影响范围可控。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战,有了社交媒体这个新战场。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可内容制作还是需要人力。
![]()
AI时代的信息战,内容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批量化。一个小团队就能生产海量假视频,投放到不同平台,针对不同受众。
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技术门槛降低了,制作成本降低了,可鉴别难度提高了。以前的假视频,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现在的AI视频,需要专门的技术工具才能检测。
所以未来的信息环境会更复杂。真假掺杂,虚实难辨。
需要技术公司、平台方、媒体机构、政府部门、普通用户共同应对,单靠某一方的努力,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