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勺嘴鹬食性及觅食栖息地选择领域取得新进展,在《Avian Research》(生物学大区一区期刊)以“Shallow water habitats provide high-quality forag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Spoon-billed Sandpiper at a critical staging site”为题发表论文。
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是全球最濒危的水鸟之一,由于栖息地的丧失与退化,其种群数量正在不断下降。关键停歇栖息地充足的食物供应对于勺嘴鹬这样长途迁徙的鸟类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关于勺嘴鹬的食性及觅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仍存在显著空白,这已严重制约其保护与种群恢复工作的推进。
本研究以勺嘴鹬南迁过程中最关键的停歇地—中国东部江苏省条子泥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觅食视频分析了勺嘴鹬的觅食生境特征,根据捕食照片和粪便样品镜检结果定量分析了其食物组成,利用新型无惊扰底游动物定量调查器开展了其觅食地食物资源调查,并分析底栖群落的空间分布和环境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条子泥停歇的勺嘴鹬主要在泥沙混合质潮间滩涂的浅水生境觅食,其食性较广,以底游动物为主,占生物量摄入量的81%。我们认为,潮间带泥滩中的浅水环境在退潮后是底游动物的重要庇护所,进而为勺嘴鹬提供了获取高质量食物资源的条件。觅食区发现的25种大型底栖生物中底游动物的生物量占比最高(达73%),食物资源非常丰富足以满足其需求,且在近岸区域具有更高的密度与生物量。
本研究表明勺嘴鹬栖息地保护工作应优先关注那些存在大量浅水环境的区域,尤其是近岸地带;同时,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探索这些微生境形成的内在机制,最终目标是为勺嘴鹬恢复更多高质量栖息地。
![]()
图1 勺嘴鹬捕食照片。食物包括虾(A)、蟹(B)、泥螺(C)、多毛类(D)、鱼(E)、蛤(F)
![]()
图2 勺嘴鹬食物资源分布图。包括勺嘴鹬可利用食物的密度分布(左上)和生物量分布(右上)、可利用底游动物的密度分布(左下)和生物量分布(右下)。图中左侧边界为海堤,右侧边界为低潮水线,黑色圆点为采样站
本论文第一作者为孙莉莉和杨洪燕,通讯/责任作者为贾亦飞和雷光春。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61144873)、黄海湿地项目(项目编号:HHSDKT202312)和红树林基金会(MCF)“拯救勺嘴鹬”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vrs.2025.100233
![]()
图文来源 | 贾亦飞
制作 | 沈丹琦
责编 | 王映雪 唐露熹 朱冀东
审稿 | 张振明
审核 | 张振明
微信号:bjfustyzrbhxy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