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赵庆峰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工艺美术与非遗分会会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艺术创作始终与材料表现密不可分。创作者通过工具与技法,将主体意识物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材料是实现表达的载体,技法则是驾驭材料的语言。大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材料媒介之一,兼具实用与审美,是精神与物质交融的文化载体,承载着鲜明的东方韵味与民族特质。时至今日,大漆融入时代精神,以漆画形态成为表达当代艺术观念的新“媒介”。历经百年发展,漆画已确立为具有独特文化传统与美学特质的独立画种。尽管遵循绘画共性规律,但如何深入发掘大漆的材料本性,构建基于其独特语言的漆艺本土表达体系,以彰显漆文化的深层特质,已成为当代漆画在新文化语境中寻求突破与自我确立的路径。
一、漆画的当代性
承载千年髹饰传统的大漆艺术,在继承技艺精髓的同时,始终面临时代性的叩问。当下,漆画的当代性探索日益成为焦点,艺术家们着力于提炼漆艺语言的纯粹性,运用复制、拼贴、重组、错构、同构等手法,对艺术图式与文化象征进行抽象化、意象化处理。尤为关键的是,材料本身从被动的载体跃升为艺术表现的主体,其内在精神特质被深度发掘,服务于个体的自我表达与观念传递。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将对材料的精湛掌控转化为个性化创作表达的手段,强调艺术家的独特视角;通过对传统、历史与文化的解构与重构,使大漆这一古老媒介能够承载并呈现当下的时代特征与现代审美意蕴。
![]()
赵庆峰《敦煌系列之一》
二、当代漆画的材料本性
1、大漆的精神性
作为古老的天然材质,大漆与瓷玉、水墨并立,是中华文化传承与象征的核心载体。诚如乔十光先生所言:“漆艺材料多样、技法丰富、风格多变、题材宽泛,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一个兼具精神与物质双重属性的庞大文化载体,能够承载中华文化高远、深邃、平和的境界,在文化思想表达上具有无限潜力。” 材料承载精神,大漆的精神即是中国文化的气象,如东方血脉流淌,追求“超以象外,天人合一”之境。唯有精准把握漆性,深入发掘其本体表现力,方能构建当代漆画独特的意象审美形态。
2、大漆的含蓄性
天然大漆呈棕褐色,半透明特质下潜藏着无可替代的独特表现力。棕褐色本身平和内敛,不愠不火,沉稳包容,精气内蕴。以此为基础调和的色彩,皆融入一种深沉厚重的韵味;以大漆罩染,则若隐若现,含而不露。程向君先生漆画《红墙下的记忆》即为典范:斑驳红墙诉说着古都沧桑,半透明棕褐漆层下隐约透出乳白底上压印的雕版古籍文字。此般效果非漆画莫属,更精妙地隐喻了红墙背后悠远的历史文明。大漆的含蓄亦体现于其温润光泽与优雅瑰丽,历久弥新,愈显高贵气质。漆之黑,神秘、深邃、大气、玄妙,承载着东方语境中的意象哲思;漆之朱,沉稳、富丽、高贵,乃中国文化的底色,象征文化图腾与精神皈依。大漆的含蓄,因其中性包容的特质,更深刻地契合了中国文化精神。善于体悟并运用材料的这一本性,发挥其独特表现力,正是漆画的本体意义所在。
![]()
赵庆峰《北方以北之林场》
3、大漆的流动性与可塑性
自漆树采集的生漆,其流动性如水墨晕染,千变万化,意趣天成。漆液可融油或稀释剂,可控性强,亦可呈现漆彩交融、流动喷溅、随性晕染之效。其流动性兼具水墨的灵透与写意的虚实,独特之处在于固化成膜后尚可打磨,通过层层叠加、若隐若现、斑驳幻化的处理,再经推光,呈现出温润内敛的光泽;大漆的可塑性同样卓越,厚涂可自然起皱,形成的肌理兼具偶然性与抽象的哲理意蕴。此外,通过对漆灰可塑性的极致把控,结合出神入化的质感塑造,画面形象常被赋予神秘莫测、动感十足的东方韵味。大漆还可借助自然物或工具,制造高低错落的纹理,形成千变万化的变涂肌理。艺术家通过刮、抹、涂、压印等手段,使漆材本身成为直接“思考与对话”的视觉语言。最终,在造型、色彩与材料语言的交融中,艺术家得以探寻契合自身艺术发展的切入点,既呈现物质材料固有的自然审美价值,亦彰显其观念价值,从而展示漆艺独有的艺术语汇。
4、大漆的包容性
大漆因其强粘性,可包容并整合各类异质材料,如螺钿镶嵌的光彩、蛋壳开片的纹理与玉质感、金银的富丽堂皇……当代漆艺家更勇于创新,将苎麻、纸、瓦灰、雕版、印章等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材料融入漆艺,极大地拓展了大漆的包容维度与文化厚度。掌握漆的材料本性是漆艺实践的基础,而深入理解与驾驭漆性,则需经年累月的体悟与实践。唯有顺应漆理,修为漆道,方能以当代之思,重铸东方漆学的精神内核。
![]()
赵庆峰《敦煌系列之二》
三、当代漆画的艺术表达
1、深研漆性,构建个性化语言体系。漆性,是大漆的自然属性与内在艺术精神的统一。当代漆画创作的核心在于深刻理解漆性、驾驭漆性,并最终超越其物理局限,将当代艺术理念与传统漆艺语汇相融合,从而构建强大且多元的当代漆画语境。创作者的个性禀赋、审美取向与知识结构共同塑造其个人风格:或精于凸显材料的独特美感,或以画面的意趣取胜,风格或灵动轻盈,或质朴浑厚……每位艺术家都应形成鲜明的个人审美特质,不应拘泥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应聚焦于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情感与观念意识,呼应现代审美需求。漆画作为绘画门类之一,其根本在于彰显艺术的本体价值。这要求在坚守漆艺语言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充分释放大漆的材质特性,精妙运用其材质语言,最终营构具有强烈个人印记的当代漆画风貌。
2、萃取传统文脉,实现造型语言的现代转化。大漆材料的特殊性,赋予了漆画深刻的东方文化基因。其半透明的棕褐色调传递内敛与沉稳,材料的含蓄与包容则昭示着深远的东方智慧。这种材料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气质与中国人文精神,要求当代漆画创作者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习与创造性转化。需要明确的是,传统并非当代的对立面,“重建”亦非对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基于深刻理解的重新诠释。坚守大漆文化的内核与融合当代艺术理念并不相悖,关键在于从丰厚传统中汲取精华,以开放、自由的当代意识,探索并建立兼具本土文化根基与个体艺术表达的漆画价值体系和语言方式。
![]()
赵庆峰《北方以北之落山》
3、追求单纯性与意象性的审美特质。单纯性根植于道家“无为”思想与禅宗“空灵”境界的中国艺术哲学,推崇“无余虚空”的民族审美心理。这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便是以虚写实,以简约精炼的艺术语言承载深邃的精神内涵。超越表象与时空的束缚,借物抒情,以情达意,追求凝练、含蓄、整体的视觉表达,构成了独特的东方审美形态,也是当代漆画精神表达的重要指向;意象性是指绘画诉求不仅在于外在形式,更在于呈现心灵的状态与象征。大漆材料本身具有显著的随机性特质,如流淌速度、材质反应、肌理生成,其创作过程中常伴有无序、偶发、不可预知的“意外”效果,这正是大漆的独特魅力所在。意象性指引漆画创作,通过对母题、形式、符号、平面色彩构成、语言、笔触、肌理等元素的综合运用,特别是融入现代主义因素进行阐释,超越表面的形式构成,深入契合漆材料特性的精神层面,抵达形神交融的境界。
![]()
赵庆峰《松花江》
总结:
历经探索与创新,当代漆画日益凸显其材料本体价值与绘画性表达。材料与技巧已从单纯的媒介和手段,升华为精神意蕴的载体。唯有深刻把握漆性、坚守漆艺语言特质、追求漆画独有的精神境界,方能真正确立其独立的表现体系与独特魅力,进而不断拓展漆画艺术更广阔的表现维度与精神深度。
注:
1、文章信息由作者提供
2、文章收录于《漆园雅集——当代漆画艺术家群展作品集》
![]()
莲福美术馆
地址/Add: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95-1号莲福美术馆
电话/Tel:+86 592 5813367
邮箱/Email:lianfuwenhua@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