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公园长椅上,65岁的王叔一边翻着报纸,一边和旁边的老友闲聊。正说着各自身体这点“小毛病”,手机新闻突然弹出:“胃癌曾是美国第一大癌,如今却悄然退出癌症高发榜!”王叔皱了皱眉,不禁和老友嘀咕:“我们这边,身边得胃癌的还不少,为啥美国能变天?”
这事让王叔很想不通。他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美国人尽吃快餐、喝冰可乐,怎么胃癌反而更少了?难道真是我们这边做饭油盐重?还是哪一步被忽视了?
![]()
许多人一提癌症就心惊胆战,尤其是胃癌。数据显示,中国新发胃癌患者人数约占世界总量的45%,而美国每年胃癌新发不到中国的1/10。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胃癌还是“头号杀手”,发病率曾排名各类癌症第一,但到了2020年,美国胃癌发病率暴跌85%,已跌出常见癌症前十。
是什么带来了这样的巨大变化?专家们认为,饮食结构调整、食品保存方式革新、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等因素共同作用,改变了美国人群的胃癌风险格局;但更深层次的“2个关键细节”才是美国家庭成功防癌的核心。
美国胃癌消失的2大秘诀,值得我们效仿。坚持健康低盐饮食——小习惯,大差别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前,许多家庭长期食用腌制、熏制以及高盐食品——这些正是胃癌的高危“元凶”。
![]()
40年前,美疾控中心一项涵盖73,000人的数据显示:高盐饮食者胃癌风险提升49%。随后,美国卫生部门发起“降盐”国策,大型食品企业也同步“减钠行动”。数据显示,近30年美国家庭平均每日钠盐摄入量减少30%以上。
同时,新鲜蔬果、低温冷藏技术广泛普及,腌制食品消费下降超70%。
低盐饮食不仅保护胃黏膜,减少致癌物形成,同时还降低了高血压等慢病发生率。这一步,美国人坚持到今天,效果立竿见影。
很少有人注意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胃癌的最大单一因素。中国目前超过50%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但美国这一比例不足20%。
美国卫生系统早在1980年代就将幽门螺杆菌筛查与治疗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一旦发现感染,立即配合三联或四联药物根除治疗。
![]()
哈佛医学院一项历时16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生率降低73%!在美国,“带菌即治”理念深入人心,这一措施极大斩断了胃癌高风险人群的源头。
中国家庭如何实践美国“抗癌秘诀”?这2招你一定要记住。减盐饮食从“厨房”做起。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
想要科学减盐,可以抓住几个细节:做饭先尝后放盐,用葱姜蒜、香菜等天然调味品代替部分盐分
建议将家庭常用的酱油、老抽替换为低盐版;加工零食、泡菜、咸菜尽量减少,用新鲜蔬果代替。
有研究显示,将盐摄入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坚持6个月,胃粘膜炎症水平可下降28%,既养胃也护心脑。主动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治疗,别觉得没有胃部症状就万事无忧。
![]()
建议:每隔2-3年做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测(可用“呼气试验”或“便检”),尤其家族中有胃癌史或长期胃部不适者更应重视。
一旦检测为阳性,遵医嘱规范用药,原则上需全部家庭成员共同筛查、共同治疗,降低“反复感染”风险。权威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5年内胃癌发病率可降至正常人群相当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