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族的根得从几百年前说起。最早一批是17世纪中叶,沙俄军队往黑龙江那边扩张,1685年占了雅克萨城堡,清军围攻了好几年,到1689年签了尼布楚条约。条约里规定,双方俘虏就地留居,不互相要人。
所以那些被清军抓的俄兵就留在中国了,有的编入八旗系统,送去北京定居。现在北京还有罗、何、姚、田、贺这几个姓的俄罗斯族,大概200多人,就是他们的后代。18世纪前后,又有零星俄人过来,新疆北边有逃兵、农民和传教士,主要是谋生或躲祸。
鸦片战争后,沙俄加大侵略力度,通过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抢了不少土地,还在新疆伊犁、塔城、乌鲁木齐设领事馆和贸易点,拉来大批农民和商人定居。这些人建居民点,开荒种地,人口慢慢增多。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移民高峰。1896年清政府跟沙俄签密约,修中东铁路,从1897年开工到1903年通车,全长2400多公里,连接满洲里、哈尔滨和绥芬河。这项目带来上万俄工、技术员和商人,哈尔滨一下热闹起来,从小渔村变大城市.
1913年人口7万多,俄侨占大头。他们盖银行、学校、剧院,还带了犹太人和波兰人。额尔古纳右旗1907年就有1000户俄人搞农业畜牧。1900年义和团运动后,俄军占东北,控制铁路沿线,进一步增加移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内战打到1922年,好多白军军官、贵族和商人逃到中国,哈尔滨俄侨一度20万,新疆伊犁收了7000多哥萨克骑兵。1929年苏联搞集体化,不少富农不满,跨境来三河地区,那边俄侨比例一度超八成。
![]()
新疆的俄罗斯族多半是1932到1938年那波进来的。当时苏联远东华侨被强行遣返,好多带了俄族老婆孩子,一次性进新疆19000多人,集中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
1933年新疆政变,俄裔军官参与推翻旧军阀,之后盛世才上台,跟苏联合作,用俄侨骑兵镇压叛乱,比如1933年哈密事变和1937年伊斯兰起义。1944年伊犁叛乱,俄侨支持苏联。
但1945年二战结束,苏联军队进中国西部,抓了不少俄侨男丁去劳改营,社区受重创。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和右旗也有少量,主要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和对岸俄人通婚的后代,早先淘金伐木种地,现在成了混血群体。
![]()
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族地位正式确立。1953年全国民族识别,把他们定为俄罗斯族,纳入少数民族政策体系,享受选举权、宗教自由和教育补贴。1955到1957年,有大批保留苏联国籍的俄人迁回苏联,新疆人口一下锐减,从高峰9000多降到几百。
但留下的那些,早几代就加入中国国籍了。人口波动大,1978年只剩600人,1982年2935人,1990年13504人,2000年15631人,到2020年16136人。增长原因包括政策鼓励申报民族成分,还有自然增长和混血后代确认。
现在新疆最多,8935人,占总数的58.4%,内蒙古5020人占34.59%,黑龙江479人,北京216人,辽宁150人,其他地方散居少量。北京雅宝路有西伯利亚俄人做皮草生意,但2014年俄国经济危机后受影响,人数不稳。
![]()
分布上看,新疆是核心区,集中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这些地方有老移民点。内蒙古有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专属乡,2003年黑龙江逊克县奇克镇边疆村认定为第一个俄罗斯民族村。
额尔古纳市室韦乡和小丁子村是典型聚居点,小丁子村有百年历史,起初就一户吴双丁开荒,1920年代俄人陆续过来,建了纯俄罗斯族村。
现在村里有红砖房、农机院子、摩托车和电线网,生活挺殷实。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是另一个集中区,北京的那些是老八旗后裔,已完全融入城市生活。
![]()
说到认同感,俄罗斯族对中国感情深。几代人下来,他们视中国为家,没想过回俄罗斯。参加国家活动,唱国歌,看故宫登长城,自称中国人。老人守教堂,但祈福国家繁荣。
历史上被动迁入,现在主动选择留居,成为中华民族一部分。比起沙俄时代扩张野心,他们的后裔更看重稳定生活,对中国发展有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