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晚,“网购睡袍口袋中发现用过的妇炎洁”相关话题冲上热搜。11月7日,祝女士发帖吐槽,称其购买的睡袍口袋中发现了一支使用过的妇炎洁。当事人向商家反映此事后,店铺客服承认出现检查纰漏,但称应该不影响正常穿着,并提出可以补偿10元红包。随后,在当事人的要求下,该店铺对订单进行退货处理。旗舰店回应记者称,后期会加强仓库管理。
(11月9日红星新闻)
当满怀期待地拆开新购睡袍,却在口袋中摸到一支已开封使用过的“妇炎洁”,这不仅是购物体验的崩塌,更是对电商信任体系的一记重击。祝女士的离奇遭遇冲上热搜,商家“不影响穿着”的轻率回应,与对问题商品后续处理的沉默,共同折射出当前“网购—退货—再销售”链条中监管的严重缺位。这不禁让人发问:我们的网购环境,是否也需要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绝非一句“不影响穿着”就能搪塞的卫生事件。睡袍作为贴身衣物,其卫生安全直接关乎使用者健康。口袋中出现他人使用过的私密护理产品,不仅触碰了消费者心理承受的底线,更是对人格尊严的无视。祝女士坚持维权,不仅是为自己讨个说法,也是在为所有消费者发声;支付全新商品的价钱,就应得到未被污染、未经使用的产品,这是交易的基本诚信,更是电商赖以生存的信任基石。
商家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暴露了其在退货品管理上的漏洞与责任意识淡漠。客服虽承认“检查疏忽”,却未说明为何会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更未回应涉事睡袍是否曾为退货商品、是否经过二次销售等关键问题。若退货商品未经严格清洁消毒便重新上架,不仅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是对品牌信誉的慢性自杀。长此以往,失去的不仅是客源,更是市场的信任。
平台作为交易的规则制定者与监管方,同样难辞其咎。虽然客服表示“可举报核查”,但这本质上仍是一种被动响应。在电商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平台方更应主动作为,通过技术手段建立退货商品溯源机制,强制商家对退货品进行规范处理并留存记录,从源头上杜绝“脏袍二次销售”的可能,而非坐等问题发生再行补救。
“睡袍藏污”事件并非孤例,它是电商快速发展背景下退货乱象的一个缩影。“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本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却在执行中催生了新的问题:既有消费者滥用退货权利,也有商家对退货品“简单处理、再度出手”。要根治这一乱象,必须形成多方合力:商家应建立严格的退货品分类、清洁、质检流程,杜绝“带病”上架;平台需将品控纳入商家信用评价,对违规者施以重罚;监管部门则应尽快出台电商退货商品处理标准,明确各方权责,让“洗洗更健康”不仅是一句广告词,更是电商退货环节的操作准则。这里的“洗”不是“水洗”而是要做好消毒、检测之后,没有任何问题才能进入再次销售环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