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税务部门要求苹果以3830亿美元全球营收以及957亿美元利润(2024财年数据)作为课税基础,按印度产能占比25%测算,算出其利润约为239.25亿美元,然后结合印度17.1%的综合税率,要求苹果公司缴纳41亿美元的所得税。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根上捋,印度税务部门拿出的账本明明白白,2024财年苹果全球营收3830亿美元,利润更是高达957亿美元,这赚钱速度比印钞机还快。
但印度这边不看别的,就盯着苹果在当地的产能说话,非要按25%的产能占比算利润。
他们的逻辑简单粗暴:你在我这儿建了工厂,占了全球四分之一的产能,那利润就得按四分之一分,这么一算就是239.25亿美元的应税利润,再套上印度17.1%的综合税率,41亿美元的所得税就这么出来了。
可懂行的都知道,这算法压根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苹果在印度的产能根本没到25%。
2024财年的数据摆得清清楚楚,印度工厂也就生产了3000万台iPhone,占全球总产量的13%,就算把不同机构的统计差异算上,最高也才15%,离25%的目标差得远着呢。
而且印度产的还都是iPhone 12到15的基础款,那些能赚大钱的Pro和Pro Max型号,压根就没在印度投产,光靠组装基础款能产生多少真利润?用脚想都知道不对劲。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工厂的产能水分还不小。2024年三季度本来预计能产730万台,最后实际就出了680万到700万台,产能还轻微下滑了。
这背后全是猫腻:印度本土零部件配套率连30%都不到,A系列芯片、OLED屏幕这些关键零件还得从中国、韩国运过去,组装完了再出口,说白了就是个“来料加工车间”,哪配得上四分之一的利润分成?
再说工人效率也跟不上,良品率比中国工厂低10%,这样的产能质量,印度也好意思按顶格比例算利润。
但印度税务部门不管这些,他们早就盯着苹果的钱包了。这些年苹果为了供应链多元化,一边拿印度的生产激励补贴,一边扩大工厂规模,富士康、和硕这些代工厂在印度砸了不少钱,富士康一家就占了印度苹果产能的75%到80%。
印度一看“肥羊”养肥了,立马就翻了脸,之前给补贴时承诺的优惠全忘了,转头就用产能占比这套算法要钱,明摆着是“先喂后宰”。
其实苹果的税务套路在业内早不是秘密,这些年靠着转移定价把利润往低税地区挪,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把印度工厂的利润算到爱尔兰、开曼这些地方,当地税率低得可怜,印度自然拿不到多少税。
但这次印度是铁了心要掰扯清楚:你在我这儿生产、出口、赚走美元,凭什么利润算到别处去?
更何况2024年四季度苹果在印度本土出货量都涨到400万部了,同比增了39%,首次冲进市场前五,这钱明明是在印度赚的,没理由不缴税。
面对41亿美元的缴税单,苹果急得跳脚,嘴上喊着“合规经营”,背地里估计早就开始找律师了。
可印度这次根本不吃这一套,这些年收拾跨国公司有经验了,知道苹果不敢轻易撤资——毕竟花了那么多钱建工厂,还想把印度产的iPhone卖到美国去,要是真闹僵了,不仅之前的投资打水漂,美国市场的6000万部订单也没法兑现。
更别提印度还握着生产激励补贴的把柄,要是苹果敢拒缴,之前拿的补贴说不定还得吐出来。
现在这事儿就僵在这儿了,苹果一边说印度的算法不合理,一边又不敢真撕破脸;印度则拿着产能数据当挡箭牌,一口咬定苹果偷税漏税。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场税收博弈:印度想靠苹果补财政窟窿,苹果想继续钻税务空子。
可不管怎么闹,苹果这回怕是很难全身而退,毕竟在别人的地盘上赚钱,哪能真的“只赚不缴”?要是真被判定偷税,不仅要补41亿,还得交滞纳金和罚款,到时候损失可就不止这点钱了。
说到底,苹果还是太贪心,既想占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和补贴便宜,又不想承担相应的税负,哪有这么好的事?
印度虽然产能没达标,但架不住人家会算账,抓着“产能占比”这个点死磕,苹果还真没太多反驳的余地。
接下来就看苹果是乖乖掏钱,还是硬着头皮打官司了,不过按照印度的办事效率,这事儿怕是得拖个三五年才能有结果,到时候苹果说不定又得多出一笔冤枉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