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存储需求的日益增长,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高理论容量、低氧化还原电位、资源丰富及不易燃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安全储能系统的重要候选者。然而,其实际应用仍面临严峻挑战:锌负极界面处易发生枝晶生长、析氢反应和腐蚀等问题,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传统水凝胶电解质虽能部分缓解这些问题,却难以同时实现高离子电导率和强机械性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
为解决这一难题,昆士兰科技大学孙子其教授、廖婷教授、张凡博士研究团队受霍夫迈斯特效应启发,成功开发出一种浓度梯度水凝胶电解质。该电解质通过集成高浓度(1.5 M)与低浓度(0.3 M)醋酸锌的双层水凝胶结构,实现了高达0.88的锌离子迁移数和1.7 MPa的拉伸强度,有效抑制了枝晶生长与析氢反应。对称锌电池在1 mA cm⁻²下稳定循环超过2500小时,锌铜不对称电池库仑效率达99.1%,锌与五氧化二钒全电池在500次循环后仍保持91%的容量,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与界面稳定性。相关论文以“Gradient Hydrogel Electrolyte Enables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and Robust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Dendrite-Free Aqueous Zinc-Ion Battery”为题,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
![]()
研究团队通过图1展示了梯度水凝胶电解质的设计理念与机械性能。该电解质由聚乙烯醇和羟乙基纤维素构成的双网络结构,通过循环冻融法形成物理交联,具备良好的可弯曲、扭转和拉伸性能。拉伸测试显示,梯度水凝胶在保持310%延伸率的同时,强度高达1.7 MPa,远优于单一浓度水凝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一步揭示了其内部氢键网络的梯度分布,高盐浓度侧因“盐析效应”增强了交联密度,而低浓度侧则维持了高离子迁移通道。
![]()
图1:基于霍夫迈斯特效应的浓度梯度水凝胶电解质(CGHE)设计。 a) 浓度梯度水凝胶电解质结构示意图,结合了高、低浓度层的优势; b) 梯度水凝胶在弯曲、扭转和拉伸变形下的实物图像; c) 冻干后水凝胶的多孔结构; d) CGHE与不同离子浓度水凝胶的拉伸测试对比,包括纯PVA凝胶、双网络凝胶、含0.3 M与1.5 M Zn(OAc)₂的水凝胶; e) CGHE在200%应变下连续加载-卸载50次的应力-应变曲线; f) PVA、PVA/HEC及含1 M Zn(OAc)₂水凝胶的FT-IR光谱; g) PVA凝胶、PVA/HEC凝胶、HHE-1.5凝胶及1 M Zn(OAc)₂液体电解质的FT-IR拟合谱图。
图2聚焦于离子传输行为。电流-电压测试表明,梯度水凝胶具有明显的离子选择性与不对称传输特性,其在零电压下仍存在净电流,验证了梯度结构的有效性。共聚焦显微镜与能谱直观展示了聚合物网络与元素分布的梯度特征。此外,该电解质在保持高离子电导率(19.79 mS cm⁻¹)的同时,锌离子迁移数达到0.88,显著高于均质水凝胶与液态电解质。
![]()
图2:CGHE的离子传输行为。 a) 离子传输与选择性测试的I-V装置示意图; b) HHE-1与CGHE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变化,插图为放大后的I-V曲线; c) CGHE与HHE-1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聚合物网络分布; d) 不同浓度水凝胶电解质中锌负极循环50次后的SEM图像; e) 不同水凝胶的Nyquist图,插图为对应离子电导率; f) Zn对称电池在20 mV过电位下计时电流法测试前后的Nyquist图,插图为I-t曲线,显示Zn²⁺迁移数为0.88; g) 不同电解质中的计时电流法测试; h) COMSOL模拟显示不同电解质中锌电极表面的电场分布; i) 锌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的通量分布模拟。
图3深入揭示了锌沉积的晶体取向调控机制。线性扫描伏安与极化测试表明,梯度水凝胶能有效抑制析氢反应与自腐蚀,提升成核过电位至35.1 mV。X射线衍射与广角倒易空间映射分析显示,使用该电解质的锌沉积层具有显著的(002)晶面择优取向,其[000]/[001]比例高达4.76。原子力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进一步证实了锌沉积层平整致密,无枝晶生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水凝胶组分与锌(002)表面具有更强的吸附能与电子亲和性,促进了锌离子的定向还原与均匀沉积。
![]()
图3:CGHE电解质中锌(002)取向沉积行为。 a) 线性扫描伏安曲线; b) 线性极化曲线; c) 不同电解质中铜箔上锌成核过电位的循环伏安曲线; d) 凝胶电解质中锌平整沉积示意图; e) 不同电解质中锌箔循环50次后的XRD图谱; f) CGHE与液态电解质中锌负极循环50次后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 g) 使用CGHE的锌(002)织构在样品法线方向的广角倒易空间映射; h) 液态电解质中锌晶体随机取向的映射图; i) H₂O、PVA与HEC在锌(002)晶面上的吸附能。
图4展示了对称与不对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在1 mA cm⁻²和1 mAh cm⁻²条件下,锌对称电池使用梯度水凝胶可稳定运行2400小时以上,极化电压仅为60 mV。即使在5 mA cm⁻²的高电流密度下,电池仍能持续工作1500小时。锌铜电池在1000次循环中平均库仑效率达99.1%,电压间隙低至51 mV,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可逆性。
![]()
图4:对称与不对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a) 液态电解质、HHE-1与CGHE在1 mA cm⁻²/1 mAh cm⁻²下的循环性能; b) 不同电解质中锌对称电池的倍率性能; c) 在5 mA cm⁻²/5 mAh cm⁻²下的循环性能; d) CGHE在20%与60%放电深度下的循环稳定性; e) 本工作与以往报道的水凝胶电解质电池寿命对比; f) 不同电解质中Zn||Cu电池在1 mA cm⁻²/1 mAh cm⁻²下的库仑效率曲线; g) 不同电解质中电池的首圈电压-容量曲线。
图5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实际全电池中的应用潜力。锌与五氧化二钒全电池在0.5至8 A g⁻¹的电流范围内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容量恢复率高,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1%。此外,研究团队还成功组装出柔性电缆式电池,其在弯曲状态下仍能稳定供电,点亮LED灯,并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显示出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
图5:基于V₂O₅正极的全电池性能。 a) 不同电解质下全电池的倍率性能; b) CGHE组装的电池充放电曲线; c) 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d) Zn||V₂O₅电池各峰值电流的log(i)-log(v)关系图; e) 在2 A g⁻¹电流下Zn||V₂O₅电池的循环性能与对应库仑效率; f) 采用准固态电解质的电缆式电池结构示意图; g) 电缆式Zn||V₂O₅电池的开路电压实物图及其在点亮LED灯与弯曲状态下的工作情景。
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构建具有浓度梯度的水凝胶电解质,成功突破了传统电解质在离子传导与机械强度之间的权衡限制,为实现高安全、长寿命、柔性化的锌离子电池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这一梯度设计策略不仅适用于锌基电池,也为其他多价金属离子电池系统的电解质开发指明了新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