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谜案:消失的国宝与密室诡计
《十宗罪》第三十九章的故事,聚焦于市博物馆的一起国宝失窃案。一件价值连城的唐代青花瓷在博物馆的密室中离奇消失,而现场没有留下任何凶手的痕迹,仿佛是一场完美的犯罪。
案发当天早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开馆前检查展厅时,发现存放唐代青花瓷的密室门是开着的,里面的展柜空空如也。工作人员立刻报了警。
![]()
梁书夜带领专案组赶到博物馆时,密室已经被警方封锁。苏眉对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密室的门和窗户都没有被撬动过的痕迹,展柜的玻璃是从内部打碎的,地上散落着一些玻璃碎片。在展柜的底部,苏眉还发现了一小滴暗红色的液体,经过检测,是人的血迹。
包斩对密室进行勘查,发现密室的墙壁是实心的,没有任何暗门或通道。天花板和地板也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在密室的角落里,包斩发现了一根细小的鱼线,鱼线的一端绑着一个小铁钩。
画龙带领队员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展开调查。据博物馆的馆长说,这件唐代青花瓷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平时存放在专门的密室里,密室的钥匙只有他和保安队长有。昨天晚上,他把钥匙交给了保安队长,让他负责密室的安全。
保安队长说,昨天晚上他按照规定检查了密室,确认门和窗户都锁好后才离开。他还说,密室的钥匙一直挂在他的腰上,从来没有离过身。
![]()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博物馆的一名研究员赵教授,最近一直在研究这件唐代青花瓷,而且他曾多次向馆长提出要将青花瓷取出进行深入研究,但都被馆长拒绝了。
警方随即传唤了赵教授。赵教授承认自己很喜欢这件青花瓷,但否认自己偷了它。他说昨天晚上他一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研究资料,没有离开过。
苏眉对现场发现的血迹进行DNA检测,发现与赵教授的DNA一致。同时,包斩在赵教授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件沾有玻璃碎片的衣服,衣服上的玻璃碎片与密室展柜上的玻璃碎片一致。
在铁证面前,赵教授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说,他之所以偷青花瓷,是因为他觉得这件青花瓷应该属于他。他研究这件青花瓷已经很多年了,对它的了解比任何人都多。他认为馆长只是把青花瓷当作一件展品,没有真正地重视它。
于是,他就策划了这起失窃案。他利用自己对博物馆地形的熟悉,在昨天晚上趁保安队长不注意,偷偷潜入了密室。他用鱼线和铁钩从内部打开了展柜的锁,打碎玻璃,拿走了青花瓷。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小心被玻璃碎片划伤了手,留下了血迹。
他本来想把青花瓷藏起来,等风头过后再慢慢研究,但没想到警方很快就查到了他的头上。
![]()
案件告破,赵教授因为盗窃罪,被依法判处了重刑。那件唐代青花瓷也被警方成功追回。
这起发生在博物馆里的失窃案,在文物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梁书夜在总结案件时说:“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国家的瑰宝,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它们。赵教授因为一己之私,不惜盗窃国家文物,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希望这起案件能让人们明白,要尊重历史,保护文物,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同时,警方还联合文物部门,对全市的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这起案件的侦破,不仅追回了失窃的国宝,也给文物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它提醒着我们,要加强对文物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确保国家文物的安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