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深圳楼市,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正涌动着不容忽视的暗流。从土地供应到国际盛会,再到官媒喊话,一系列信号正悄然汇聚,指向一个可能发生的未来。
01
新增两宗宅地,但供应依然克制
昨天,深圳土地市场迎来两宗宅地挂牌,分别位于南山区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和光明区马田街道。
根据地块出让条件,这两块地都要求“交房即发证”,而且要在1年内开工,4年内竣工,将于12月8日正式竞拍。
![]()
其中,深超总本宗块地起始价22.36亿,是商改住的地块。
从区位来看,地块被深湾玖序自持酒店、天音大厦、神州数码、TCL大厦环绕,这些建筑物高度从130米到200米不等,而地块规划限高100米,意味着视野和采光在未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该地块体量小,占地约1.18万㎡,不到深湾玖序的三分之一,预计住宅供应量有限。
![]()
![]()
值得关注的是,深超总片区还有5块商业用地尚未开发,未来不排除继续作出用地性质调整的可能。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住宅需求的倾斜。
然而,回顾今年深圳土地市场的表现,整体供应还是比较克制。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深圳涉宅用地土地出让金合计约243亿,规划建面约65万㎡。
而同期,杭州、北京、上海的土地出让金均突破1000亿,规划建面分别达到566万㎡、266万㎡、229万㎡。
深圳的土地供应规模在主要城市中依然非常保守。
![]()
事实上,现在深圳楼市,其实缺的不是房子,而是地段好、产品力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房子。
02
APEC峰会明年落地深圳
城市竞争,本质是产业与能量的竞争。
深圳能成为继2001年上海、2014年北京之后,中国第三个举办APEC的城市,这并非偶然,而是实至名归。
深圳作为GDP全国第三、中国工业第一城、外贸第一城,在决定未来的赛道上同样表现抢眼:
随着汽车产业迈向电动化、智能化,拥有比亚迪、华为等企业的深圳,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起显著优势。
科技创新是深圳的另一张王牌。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首次夺冠,打破了连续5年位居第二的局面。
背后是深圳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的PCT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其国际专利实力比肩德国。
选择深圳作为APEC举办地,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新质生产力的窗口,更是对坚持改革开放、拥抱全球化的坚定宣言。
世界级盛会的光环加持,将为深圳带来持续的曝光度、资源虹吸力和资产价值支撑。
03
取消限购政策动向
昨天,住建部主管的《中国房地产报》发布社评,明确指出: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可以择机全域放开限购。
作为代表上层政策导向的官媒,如此明确直接的点名,信号意义非同一般。这或许意味着,一线城市政策调整已是箭在弦上。
尤其在“止跌回稳”这个更大的经济目标面前,所有阻力都需要让路。
官媒的此次发声,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
最近,官方媒体频频吹风,学界、业界看好楼市的声音也明显增多。这背后是一场深刻的共识重塑。
过去,我们积累了太多关于“如何抑制房价”的理论;现在,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共识,去理解房地产在稳经济、保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与政策大方向同行,往往是明智之举。
官媒喊话,掷地有声。深圳全域放开限购,已经从“会不会”的讨论,进入了“何时落地”的倒计时。
总的来说,当下市场的三个维度,已经非常清晰:
从供应端的角度,核心资产稀缺,土地供应整体克制。接下来,只要开发商用心做好产品,高净值人群就会为品质改善生活买单。
从价值面的角度,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基本盘坚实稳固。
从政策面的角度,宽松预期强烈,只待临门一脚。
对于市场而言,这是一剂强心针;对于购房者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关键窗口期。政策放开后,选择余地更大,不用被购房资格卡脖子。
但也要冷静,别一窝蜂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房子才最重要。
买房和换房作为普通人的超大额支出,同时又是极其低频的行为,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而缺乏经验却要做如此重大的抉择,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做错了很可能会悔恨终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