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我妈唠个事儿,加上同事那点麻烦,突然想明白一个理儿——两个人一开始再喜欢,要是成长背景带来的差异一直搁那儿没人愿意动,那点情分早晚得磨没了。
![]()
先说我妈发小的儿子小宇,去年娶了安徽来的莉莉。当初小宇追她时,天天跟我妈夸莉莉单纯实诚,说城里姑娘太精,莉莉不一样。结果婚后头半年就炸了:莉莉总把老家亲戚接来住,一住半个月,还让亲戚随便用小宇给她买的护肤品、包包。小宇提句“咱家就两居室,住太多不方便”,莉莉当场哭了,说“我爸妈不在,这些亲戚是我家人,你嫌他们穷?”后来更绝,莉莉表哥看病,她直接拿小宇准备买电脑的钱交押金,连说都没说。小宇这次真急了,俩人吵到分房睡俩月。当初那点“单纯”的喜欢,哪扛得住这么多糟心事儿啊?
再讲同事阿凯,跟女朋友是西藏旅行认识的。女孩背包客,常年飘着,阿凯当时觉得她特酷,跟自己这种朝九晚五的社畜完全不一样。追半年同居后,:女孩从不打扫卫生,衣服扔满沙发,外卖盒堆一周才扔。阿凯加班十点回来还要收拾,跟她说“你稍微收拾下呗?”女孩翻个白眼:“生活要随性干嘛那么多规矩?活得太累。”阿凯怼回去“那也不能弄成垃圾场吧?”女孩直接说他“被资本主义异化了,没意思”。现在阿凯跟我们吐槽,撑不住了,当初那点“酷”的滤镜早磨没了。其实喜欢一个人的“与众不同”容易,但接受背后的矛盾,难着呢。
![]()
我以前总觉得相爱能解决一切,现在看这些事儿才知道不是。亲密关系里的情分就像钱包里的零钱,一开始可能不少,但每次因为差异闹矛盾就是往外掏。要是只掏不存——比如莉莉从不理解小宇的难处,也不懂跟亲戚划边界;阿凯女朋友从不考虑他的感受,不肯改改生活习惯——那早晚得掏光。出身也好,生活方式也罢,差异本身不是错,但不肯磨合、不肯成长就是错了。你总指望别人包容,可谁有义务一直忍呢?
反正不管跟谁在一起,光靠初始喜欢不够,得学着互相凑凑,不然那点情分真不够造的。最近跟我妈聊天还说,小宇家现在正商量给莉莉找个工作,让她有点事儿干别总围着亲戚转;阿凯也跟女朋友谈了,说再不改就分手。希望他们能慢慢凑到一块儿吧,毕竟当初那点喜欢,也挺难得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