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多校区扩张,班型设置复杂,提前批机遇难辨——在这场教育的博弈中,家长该如何抉择?
11月8日下午,万民说应邀为合肥2026年中考生家长进行了一场志愿讲座。会后,许多家长纷纷后台私信,希望获取讲座的重点内容。面对纷繁复杂的中考政策与择校信息,家长们既感焦虑又充满期待。现将讲座精华整理如下,为迷茫中的家长指明方向。
![]()
01
名校多校区扩张,合肥高中格局如何重塑
多校区时代正式来临:自2022年合肥一中瑶海校区招生开始,合肥高中进入多校区时代。2024年一中淝河、八中运河、九中四牌楼,2025年一中长江路、六中百花井、新桥校区等相继加入扩招大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
未来蓝图已然绘就:2026-2028年,实验高中、一六八中少荃湖校区、北雁湖校区,四中经开校区,七中少荃湖校区,八中滨湖校区,九中讯飞小镇校区、十中长江西路校区等将陆续亮相,优质高中资源持续增加,合肥教育版图正在重构。
择校观念亟需更新:传统的“大小一六八”概念被空间稀释,家长择校对象从三所学校升级为数十个校区。在这一背景下,评估重点应从过去的学校品牌转向具体校区管理与出口实绩,理性择校变得尤为重要。
数据说话见真章:
![]()
领跑者:一中滨湖、长江路、瑶海表现亮眼,跑赢“大盘”。
稳中有进:六中百花井依托小而精、老城区优势,接近平均水平。
中坚力量:八中匡河、六中菱湖本部优势依然明显,一中淝河拥有了自己的基本盘。
面临挑战:六中新桥、八中运河艰难跋涉,位次进一步下探。
定力十足:一六八中近五年录取位次始终维持在五六千名左右。
![]()
逆势上扬:中科大附中最低录取位次从2022年的10853名持续提升至2025年的7335名。
下滑明显:合肥四中从2021年5775名跌至2025年9515名,七中也降至10331名。
![]()
位次调整:九中四牌楼与十中位次约12000名,九中新站校区则进一步降至13692名。
格局已变,思路要新:“大小一六八”、中科大附中与“四七九十”的旧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各校及校区之间分化加剧。预计2026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家长在择校时需理性判断,避免盲目追求“名校光环”。
了解完整体格局,家长们自然关心:进入心仪学校后,孩子将面临怎样的分班安排?
02
知名高中高一新生,班型到底如何设置
很多家长非常关心,合肥一中、六中、八中、一六八中和中科大附中,高一分班到底怎么分?各校对高一新生分班,基本上以中考分数为准,具体情况如下。
合肥一中:完全按分数分班
滨湖校区、长江路校区:强基班696分,实验班686分,其余是素养班
瑶海校区:杨振宁班,强中强700分,强基685分,国防教育班683分,实验班675,其余素养班。
淝河校区:博雅班685分,强基班680分,实验670分,其余素养班。
合肥六中:分层培养体系
菱湖校区:强基A班、B班各2个;领航班6个;创新班8个,实验班18个
新桥校区:强基A班、B班各1个;领航班3个;创新班4个;实验班7个。
百花井校区:清北班2个,强基班2个,领航班6个。
合肥八中:多元发展路径
匡河校区:长鑫班2个,英才A班4个,英才B班5个,实验班6个,卓越班6个。
运河校区:长鑫班1个,英才A班6个,英才B班7个,实验班4个,卓越班4个。
合肥一六八中:精细分层教学
2025年新设“钱学森班”,通过入学考试选拔。
其他按中考成绩划分:702分以上可进茅以升班,690-701分属诺贝尔班,依次类推。
有钱学森班2个、茅以升班3个、诺贝尔班5个、分层班10个、宏志班10个。
中科大附中:小班精致培养
全校210人,共设6个班。
分三种类型:创新班、A班、B班,每类各2个班。
分班情况已然明晰,但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面对提前批的诱惑,家长该如何抉择?
03
提前批机遇挑战并存,家长如何理性抉择
每年都有家长焦急询问:“孩子今年初三,成绩非常优秀,要不要准备提前批?”这个问题背后,是家长对孩子升学路径的深层思考。
![]()
![]()
![]()
现实情况不容忽视:提前批最常见的就是科技类和音乐类,如今科技类项目遍地开花,导致多校区的科技类分数居高不下。2025年中考,一中滨湖705分,一中长江路700分,一六八中学694分,一中瑶海688分,六中百花井680分……
西洋乐和声乐也不例外,一中滨湖699分,一中长江路697分,六中百花井689分,一中瑶海686分。这些分数让许多原本想通过特长生“捷径”进入心仪学校的家长望而却步。
时代变迁带来策略调整:随着2024年“大一六八”各个校区开始单飞,提前批次对高分考生的意义已经不大。回顾联招时代,通过提前批可以规避摇号,选择心仪高中;而如今,这一优势正在减弱。
给家长的核心建议:如果你能达到目标高中的统招线附近及以上,又不打算靠特长高考升学,那么请专心致志学好文化课,初三时间宝贵,不要分散精力。
另一面的机遇:对成绩中等或者偏下的考生,提前准备确实可能“捡漏”。科技类六中新桥648分,六中菱湖631分,八中匡河586分的案例令人心动。这些分数远低于正常统招线,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
理性看待特长生路径:如果文化课平平?搞创新、机器人和艺术类确实可以“曲线救国”,但同样需要运气,志愿填报时还要押对校区。就像八中今年这匹黑马,放在去年677分,差近百分,连八中的大门都看不到。
中考志愿填报确实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在短时期内完全讲透不太现实。今天的目的,是为大家打开一扇门,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关于中考的更多信息,我们后续还会持续分享,欢迎大家保持关注。在这个教育格局重构的时代,唯有理性分析、提前规划,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找到最佳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