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从4个方面分享学校管理即服务
管理即服务——让学校管理从“控制”走向“赋能”
本文字数3204字,阅读需要5分钟,讲话发言需要15分钟左右
订阅后购买本专栏进入第一篇文章阅读到文章末尾提取本专栏全部电子文档。
各位教育同仁: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而对学校管理者而言,我们的责任不仅是“管好物、理好事”,更是“服好务、赋好能”——因为管理的本质,从来不是“控制与命令”,而是“服务与支撑”。
我深耕学校管理多年,从最初的“按指令做事”到如今的“主动服务赋能”,深刻体会到:一所学校的温度,藏在管理者对师生的“服务细节”里;一所学校的活力,源于管理者对工作的“服务思维”里。下面,我将从四个维度,分享“管理即服务”的实践经验,愿为更多学校提供参考。
一、文化服务:不做“口号宣讲”,要做“精神滋养”
学校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师生日常的精神养分”。作为管理者,我们的服务职责,是让文化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感知、可践行的行动指南”。
(一)用“故事”传递文化,让精神“看得见”
我们摒弃“开会念文化理念”的传统方式,转而挖掘“师生身边的文化故事”:每月评选“服务之星”(如“耐心辅导学生的老师”“主动帮助同学的学生”),将他们的事迹拍成短视频、写成小故事,在校园广播、宣传栏展示;每学期举办“文化故事会”,让教师分享“如何用文化理念解决教学难题”,让学生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校训”。
比如,有位班主任用“包容”的文化理念,帮助“调皮学生”融入集体,我们把这个故事做成案例,在全校教研会上分享——比起“空洞的包容口号”,这个真实故事更能让教师理解“包容不是纵容,而是用爱引导”。
(二)用“环境”浸润文化,让氛围“暖起来”
在校园环境打造上,我们不追求“豪华装修”,而是注重“文化细节”:教学楼走廊设置“文化角”,摆放学生创作的“文化主题手抄报”;教室门口挂“班级文化牌”,展示班级的“班风、班训”和“全家福”;操场角落设“留言墙”,让师生写下“对学校的期待、对同学的祝福”。
这些细节虽小,却让师生感受到“学校懂我们、尊重我们”——当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师生自然会主动认同、自觉践行。
二、教师服务:不做 “任务派发”,要做 “专业赋能”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管理者的服务重点,是帮教师“解决难题、提升能力”,让他们从“被动应付”变成“主动成长”。
(一)服务“专业成长”:从“零散培训”到“系统赋能”
我们摒弃“一刀切”的培训模式,为不同阶段教师提供“个性化服务”:
【需要完整电子版请先关注“教育好文”,购买后可获取本专栏全部材料的电子文档(都是结构漂亮、娓娓道来、金句不断的精彩讲话稿),您还可以在本号遇见更多学校教育管理的公文材料、汇报材料、校长讲话、计划总结、管理制度等学校公文类文章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成为超级会员可以看到所有文章和课程,期待您加入教育好文超级会员,可代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