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今晚8点!全运会开幕式场馆的“门道”,华工人你可知道?

0
分享至


今晚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

即将点亮广州夜空

各大媒体也陆续“剧透”了

开幕式场馆内的部分彩排盛况

开幕式彩排现场


大家知道吗?今晚的开幕式场馆——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出自华工人之手!

它不仅是开幕式的“舞台”,更是注入了满满“华工智慧”的大湾区体育地标!



话不多说!赶在开幕式前,让我们一起来get这座主场馆的“隐藏彩蛋”......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以下简称“广东奥体中心”)

这座见证着广州体育

奋斗与辉煌历史的“老场馆”

在此次十五运会开幕前

历经了320日的焕新升级

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领衔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建河

担任设计总负责人

他们与近 200 名技术人员一起

在近两年时间里持续奋战

为十五运会的顺利举办交出了满意答卷

01

飘带顶棚焕新衣

有风度,更有料到!

广东奥体中心因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而诞生,也承办了2010年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开、闭幕式。

提起奥体中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场馆顶部的飘带屋棚罩面。据何镜堂院士介绍,通常情况下,体育场的罩棚都设计为一个“闭环”,而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则首次打破了国内体育场传统圆形的设计理念,独特的双飘带设计,象征着广州的改革开放和腾飞。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筑设计院”)介绍,广东奥体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5.4万㎡,兴建于1998年,当时与境外公司合作设计。

据建筑设计院首席总工程师方小丹介绍,在此次改造升级中,原由境外公司负责的顶部飘带结构设计资料缺失,成为了项目团队成员遇到的最大难题。于是,团队前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根据现存纸质蓝图复建了整体模型,并辅助三维激光扫描进行了校验一致,进而复核与计算了升级改造后的使用需求,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加固设计,旨在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


屋顶的焕新

是此次升级改造的一大亮点!

▼ ▼ ▼


何镜堂、罗建河在项目现场

罗建河介绍,原本的顶棚飘带造型下部,为裸露的钢结构。本次改造更新了材料。何镜堂院士团队在重点保留原有的飘带屋棚设计基础上,采用了PTFE张拉膜设计,对顶部结构进行了巧妙遮蔽,更加突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飘带意象”

改造后的飘带顶棚,造型更为灵动飘逸,如同波动起伏、充满动感的水浪。既像巨龙翱翔半空,又寓意着大湾区在新时代的腾飞,反映出广东飞扬奋进的新貌。


飘带顶棚上的声光电投影效果

而在功能与实用方面,项目团队成员则致力于让该场馆成为兼具观赏性、互动性的表演空间。例如,在未来举办重要赛事和活动时,可通过声光电投影技术投射到PTFE膜,呈现多样化动态光影效果,进一步增强现场氛围。



该举措既有传承、亦有创新,使原有场馆树立起“新时代 新飘带”的崭新形象,充分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气度。

02

四色海蓝系座位

彰显“湾区环流”澎湃之势


从入口进入场馆,环顾四周,我们可以看到,改造后的场馆观众坐席,整体色调以海蓝色系为主,呈环绕趋势的看台,如同一簇簇盛开的木棉花瓣


如何在设计上

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特色?

▼ ▼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现场总负责郭嘉表示,场馆的观众座位,采用了四种不同的蓝色,来表达“湾区环流”的澎湃之势。“花瓣状的看台,则凸显了广州市市花‘木棉’的意象。”何镜堂院士解读道。


场馆观众座位在采用四种蓝色的基础上,同时融入了广东红棉的红色、香港紫荆的紫色以及澳门莲花的绿色三种主色调。以此构成湾区环流的视觉感受,塑造出激情、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形象。

03

构建智慧管理体系

让场馆变得更“聪明”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城市盛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何镜堂院士表示,此次广东奥体中心改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将其建设成“人民体育公园”。他希望赛事结束后,无论是附近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来这里锻炼身体,使场馆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如何让场馆变得更“聪明”?

助力十五运会赛事顺利进行?

这里有“最强大脑”!

▼ ▼ ▼


奥体中心赛事运行指挥中心内景

广东奥体中心的此次改造设计,完善了基础设施、智慧安保、设备及能源管理类等十大智能化系统。如新建的占地8000平方米的赛事运行指挥中心,赛事期间将用于指挥工作。赛后将转化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服务于场馆预定、场馆赛事举行、培训业务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场馆管理业务。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为2个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3个壁球场,以及若干乒乓球场,充分体现“简约办赛”的精神。

赛事运行指挥中心内,布置有竞赛信息、综合管理指挥、联勤指挥部等各类赛时指挥控制部门,可以说是十五运会赛场内的“最强大脑”

记者在现场看到,奥体中心内的所有的管理场景,均被“搬”到了大屏幕上。这背后是广东奥体中心智慧场馆平台的支撑,该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为基础,针对场馆管理需求,构建起全场景智慧管理体系


赛事运行指挥中心外景

据悉,广东奥体中心确立了“一个核心平台引领,七大支撑体系协同”的架构体系,核心平台即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七大支撑体系涵盖物联感知、通信保障、安全智能控制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平台稳定运行与功能实现。

例如,智慧场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到广东奥体中心近2万的终端,赛时任何设施、设备出现故障都会及时显示,立刻得到维修和维护。

“平台建设完成以后,广东奥体中心预计可达到节能15%至20%。”技术人员表示,电力设备也在实时监测的范围内。该平台打造综合、安全、应急、能效以及人车五大态势,让场馆更高效地运行。

硬核又节能的光伏系统

相当于植树2万棵

全面赋能“绿色全运”

为实现精彩赛会与美丽广东建设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全运会筹办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与科技活力,此次广东奥体中心的改造升级,致力于打造适应岭南气候的绿色低碳现代体育场馆


因此,场馆在硬件方面,也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绿色低碳目标。项目团队成员充分考虑岭南气候特点,重点关注遮阳、隔热、通风和防潮等,同时加强室内外空间互动。

01

拆除场馆二层外围玻璃幕墙,将其改造为一个架空通风的全民健身平台,显著改善内部通风条件,节省大量空调能耗。

02

田径场外立面新增三层水平挑檐,缓解东西向日晒问题。

03

场馆首层设计为骑楼式风雨环廊,提升对亚热带气候的适应性。

04

指挥中心屋面、体育场立面挑檐等位置,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引入绿化藤蔓植物,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减少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积累。

此次改造设计中采用的光伏节能系统,目前也已全面实现绿色能源的升级改造。光伏系统整体预计每年将发电超过36.8万度。节约标准煤45.26吨,减少191.36吨碳排放,所有发电量均用于场馆自身用能,全面赋能广州赛区“100%绿电办赛”目标。

兼顾赛时赛后利用

旧场馆焕发新活力!

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总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自2001年九运会、2010年亚运会至今,经历了多次升级改造,内部各类功能用房近1500间。况且,随着时间推移,许多用房功能已和原有设计存在较大差别。

此次广东奥体中心的升级改造,团队成员通过多次现场踏勘、摸查与沟通协调,充分考虑了十五运会开幕式、比赛期间和赛后各类场景,以及不同工种、场内执委会办公等一系列问题。

借助十五运会的大赛重要契机,团队将“兼顾赛时赛后利用”的理念贯彻始终。整体改造设计立足于高质量城市的更新维度,不仅让旧场馆焕发新活力,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使其成为广州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团队运用了共享的空间模式和流畅的交通动线,中心体育场的二层将完全开放。原先功能单一的大型室内空间,赛时改造成为观众立体疏散平台,赛后将变为全天候使用的开放式全民健身活动空间。

其次,奥体中心的室外广场升级为24小时全民健身平台,增加了3.9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并增设一条3km的户外园林休闲慢跑道,辅以大量户外健身设施,打造成人民的体育公园。市民可在此尽情运动,并通过智能设备和手机APP实时查看自己的跑步数据。

说到全民健身,对于广大“跑友”来说,最引人瞩目的,还得是二层架空平台内全长800米的AI智慧跑道


全国首条AI智慧步道

AI智慧步道沿途布设了智慧识别设备,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提供配速记录、健康指导、社交分享及陪跑光影等沉浸式体验,市民只需手机扫码,即可获得里程、卡路里消耗等个性化运动报告

此外,智能立杆与云端算法协同可优化人流分流,提升步道使用效率。

一路上的查询亭,也支持人脸注册、天气查询及活动资讯获取,5.5G网络系统,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串联起“运动-娱乐-服务”生态闭环,既以科技赋能公园管理,更将传统公共空间升级为融合自然、社交与智慧服务的城市活力场域。


这样的智慧场景还有很多,再如广东奥体中心游泳馆建设了智慧储物柜,相比于手机扫码、密码开关等方式,该储物柜通过掌静脉识别,让前来游泳的市民存取物品更方便。

04

体现“绿色全运”理念

对运动健身人群很友好!

此次升级改造,项目团队成员将“绿色全运”的理念一以贯之。通过采用“主动调控+被动适应”的绿色低碳理念,构建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低碳体育场馆。

爱运动的人

很是友好哦!

此次改造设计拆除了原来体育场二层封闭的外围幕墙,形成了架空通风的全民健身平台。架空层内取消了约1.5万平方米的空调面积,采用了风扇辅助的自然通风方式,极大地节省了能耗,折算年减碳量约450吨。


体育场二层的架空空间

此外二层原有的49个猫洞位置门口,从原来的封闭形式改为镂空形式,显著增强了对流通风。“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市民也能在架空层内舒适地活动。”罗建河介绍道。

由场馆内向外延伸的坡道

二层平台的北面原有的台阶构造,在本次升级改造中变为一个平缓的无障碍大坡道,实现了对不同人群的友好开放。

坡道由体育场二层平台由内向外平缓延伸,并融入户外的北广场。景观设计上,北广场的铺地和绿化景观也会向坡道部分过渡延伸,从而让两个不同高度的活动空间,如流水般自然地衔接到一起,成为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入口空间。


这样,前来运动健身的市民们,就能很“丝滑”地走上二层活动平台。当广场举办户外演出时,这一坡道也能作为天然的观众坐席和背景。


改造中的广东奥体中心

“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回顾此次广东奥体中心的改造过程,何镜堂院士感叹任务复杂且艰巨。

谈及建筑的本质,何镜堂院士认为,优秀的建筑作品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观,不仅满足当下功能需求,更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为后人创造可利用的空间与价值。

在升级改造工程前期,建筑设计院投入大量精力调研和现场实测,结合大数据技术重新构建基础模型,并借助多种高科技手段反复验证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加固和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短短320天的工期内项目团队克服困难,保质、按时完成升级改造。比如在施工期间的立面改造上,团队设计出了连续的标准化的幕墙单元,实现快速安装,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有幕墙。通过外贴热工反射膜,改善了原有幕墙的热工性能,这样既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部分历史记忆,又缩短了工期。在功能和设备上,针对不同区域,团队采用了不同的改造策略,做到利旧与更新相结合。不但保证了体育场使用需求,也很大程度地缩短了工期,节约了造价。

04

这些十五运会赛事场馆

也有满满的“华工智慧”!

除了广东奥体中心,“华工智慧”还体现在十五运会赛场的其他场馆。这些场馆的优化与升级,都是华南理工团队对“服务赛事、惠及百姓”的回应。


01

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


作为甲级体育馆,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于2010年建成。除服务于广州亚运会,该场馆还承办了全国跳水锦标赛、FINA冠军游泳系列赛、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等重要赛事。在本次全运会中,该馆承担了水球、跳水两个项目的赛事任务。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设计负责人孙一民介绍,这一场馆此次的改造,主要包括水质提升与灯光效果优化。

升级改造后的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通过拓宽跳台、更换新跳板、增设陆上训练器材,屋顶天窗自然光与局部人工补光协同工作,满足第十五运会高标准需求。同时,也延长了场馆使用周期,助力场馆未来运营发展。


02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体育馆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体育馆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为52450平方米,内部包括了容纳近8000人的甲级主比赛馆、训练馆、游泳馆和配套服务功能。设计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院长助理丘建发介绍道,该馆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广东高校规模最大的综合体育馆之一,曾荣获2025年度德国标志性建筑奖(ICONIC AWARDS: Innovative Architecture)WINNER大奖。

十五运会排球比赛现场

作为十五运会首个建成的新场馆,该馆承担了青年排球比赛项目的举办任务。也曾作为CBA广州龙狮队的主场场馆之一使用。

该场馆设计开创性地采用了开放与社区化理念,打破了传统体育馆封闭的建筑界面。例如,将泳池、网球训练馆等场馆结合透明的界面沿校内主要道路布置,在主要步行流线旁布置滑板、攀岩场、健身房等更具有日常性与开放性的空间,通过这种开放、互动的体育设施,增加了沿途师生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丘建发表示,该馆实现了将体育馆建设成为更具有交往功能的社区中心。如:在训练馆、游泳馆门厅设置咖啡厅与休闲吧,首层架空层引入冷饮店、体育用品店等社区服务功能,并布置了休闲坐阶、座椅等设施。为日常路过的师生创造社交场所,成为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交往社区。

外观设计中蕴含的“华工智慧”

在场馆的选址和外观设计上,也别具一格。在比赛场馆和游泳馆的街角处,设置了20组伞状的遮阳构筑物。树伞的阵列融合了华南农业大学校徽中的“萌芽”元素。

场馆的外立面设计中,则融合了学科特点,借鉴谷穗和谷仓的意像,设计了三种不同穿孔率的铝板。结合穿孔折板幕墙机理,呈现“丰收麦浪”的意像。再加上场馆周边保留的树木,使其成为校园里展现生态可持续理念、学科文化示范性的地标。



“我期望,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几十年后,广东奥体中心都能服务于不同人群的需求,并讲述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大湾区的独特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从九运会到十五运会的20余载岁月

广东奥体中心这座历史悠久的场馆

正静待新的体育传奇诞生

“这座场馆是华工人设计的”

让我们带着自豪与鼓舞

一起期待今晚的开幕盛况!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信息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明广州

广州体育、广州天河发布、有方空间、孙一民工作室

微信编辑:黄明华

制图:黄明华、即梦AI

初审:冀早早

复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南理工大学 incentive-icons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平台。
2796文章数 34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