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发表于 《科技导报》2025年第18期科技新闻-前沿动态
戈壁铺开26万面反射镜实现24 h稳定供电
![]()
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综合项目(图片来源:哈密市人民政府网)
2025年9月18日,新疆哈密戈壁滩上26万块银镜同步转向落日余晖——三峡集团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作为全国最大的“线性菲涅尔”(linear Fresnel reflector, LFR)光热综合示范工程,这项融合前沿聚光技术与储能科技的超级工程,正重塑新能源发电的稳定供给模式。
LFR是光热储能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聚光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它利用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提出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过聚光、集热、储热和发电4个环节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利用。该工程利用高透镜反射镜组成的80万m2集热矩阵,反射率达93%以上,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全天追踪太阳轨迹,将散射光精准汇聚至集热管。集热管内的熔盐被加热至550℃后存入巨型储罐,这套8 h储热系统如同“能源银行”,夜晚可通过高温熔盐加热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实现昼夜不间断供电。
当前,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但光伏、风电受自然条件影响,“出力不稳定”问题已成为制约电网发挥消纳能力的一道难关。该示范工程的“光热+光伏”的技术协同成为项目另一突破。90万 kW光伏电站承担日间基础供电,10万 kW光热电站则扮演“调峰缓冲器”角色:白天光伏出力高峰时,光热系统专注储热;夜晚或阴雨天,储热系统无缝切换至发电模式,实现24 h稳定输出。国网新疆电力数据显示,该模式使新能源出力波动率从30%降至5%以下,显著提升电网接纳能力。
按全容量并网测算,基地年均发电量约20.67亿 kW/h,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2万 t、减排二氧化碳超163万 t。更远处,中能建1500 MW“光热储”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一场由LFR技术引领的能源革命正在西北戈壁铺展。
(综合:哈密市人民政府网、《科技日报》、央视新闻网)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