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进博会的展厅里,一位西装革履的外国大佬拿着参展手册,眼睛瞪得溜圆,嘴里还不停念叨:“这规模也太夸张了!这么多国家挤在这儿抢订单,我之前怎么半点风声都没听到?”这位大佬不是别人,正是美国谷物协会的主席。更让人意外的是,他逛完展区后啥也不说,拉着工作人员就想签单,这急吼吼的模样,跟之前“坐等买家上门”的美国谷物行业,简直判若两人。
要知道,过去大半年美国农民的日子可太煎熬了,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价格跌得让人心慌。可即便如此,美国谷物协会之前也没想着主动找销路,反而还抱着老观念不放——觉得自己手里有粮,还怕没人来买?毕竟以前美国大豆在全球市场那可是“一哥”级别的存在,靠着期货市场就能轻松把货卖出去,哪用得着自己跑断腿去推销?
可他们没料到,这些年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业早就追上来了,人家不仅产量高,价格还更实惠,慢慢就把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给抢了不少。即便这样,美国谷物协会还是没想着改变,直到仓库里的大豆越堆越多,滞销的压力压得农民喘不过气,他们才开始慌了神。
而这次来进博会,纯属“误打误撞”的惊喜。美国谷物协会主席后来坦言,来之前他压根没把这个展会当回事,甚至连听都没怎么听过——不是他消息闭塞,而是美国主流媒体压根就没怎么报道过进博会的消息!一边是媒体捂着商机不撒手,一边是美国谷物行业守着老经验等买家,这信息差一出来,直接让他们错过了好几个亿的订单。
等他真站在进博会的展厅里,才彻底傻了眼:来自全世界的企业挤在各个展位上,拿着产品手册跟采购商热情攀谈,签约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那热闹劲儿,比过年赶大集还火爆。再看看自己这边,除了带过来的几份资料,啥准备都没有,眼看着别的国家签单签到手软,他能不眼红吗?
但现在想抢订单,可没以前那么容易了。以前美国大豆凭着“独一份”的优势,不愁没人买;可现在不一样了,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品质越来越好,价格还更有竞争力,甚至连俄罗斯的谷物都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咱们中国的采购商也越来越理性,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产品,只看两点:质量好不好,价格合不合理。谁的大豆性价比高,就跟谁合作,绝不会因为“以前常买”就将就。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的评论也特别有意思。有网友说:“这就是典型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啊!以前靠名气能吃饭,现在不主动找市场,早晚得被淘汰。”还有网友调侃:“美国媒体这是故意‘捂消息’呢?结果把自己人坑了,这下知道进博会的厉害了吧!”也有网友看得很透彻:“现在的国际市场早就不是‘一家独大’了,谁能适应规则、主动出击,谁才能拿到订单,这没毛病。”
其实美国谷物协会主席的“惊呆”,背后藏着的是国际市场的大变化。以前有些国家靠着资源优势或历史积累,能轻松占据市场;可现在,全球供应链越来越多元,采购方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坐等上门”的老思路早就行不通了。进博会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国家和企业,就是因为它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让全球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和诚意。
对于咱们来说,这种“货比三家”的采购方式,不仅能让我们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还能推动各个国家提升品质、降低价格,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和整个市场。而对于像美国谷物协会这样的企业来说,这次进博会或许是个教训:在如今的市场里,不主动就会落后,不了解就会错失机遇。毕竟,没有谁能永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饭,唯有顺应变化、主动出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