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广东,准备好了!

0
分享至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喻剑 郑杨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作为首次由广东、香港、澳门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十五运会既是全运会办赛模式的重大突破,更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作为东道主之一的广东,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以筹办工作的全面就绪向人们宣示:“广东,准备好了!”

科技赋能 筑牢赛事守护网

11月2日,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以“三地联动、四城同传”的新模式展开传递。这场传递的“源火”采自1522米深的海底,通过太阳能引燃可燃冰的方式获取;火炬传递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硬核科技逐一亮相,为十五运会以科技赋能赛事筹办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借助AR技术与蓝牙定位解决赛事场馆“找座难”痛点,通过语音识别、手势交互等获取实时赛事信息,智能爬楼梯电动轮椅让轮椅使用者实现场馆内的行动自由……从赛事组织、场馆建设到各项综合保障、运行配套,“黑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

十五运会在全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过90%为现有场馆,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场馆改造升级。

始建于1985年的深圳市体育中心,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为迎接十五运会,深圳市体育中心进行了全方位、高标准改造升级。”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福田赛区委员会副主任林养植介绍,体育场集多项智慧科技于一体,由4块单屏141平方米的端屏组成的“光影矩阵”带来超高清视觉盛宴,同步引入“i深体”AR移动导航功能,可帮助观众轻松定位;体育馆内配备了伸缩座椅与低区看台,设置了无障碍座位及陪护席位,使观众能够近距离观看比赛。

“重要赛事活动的保供电工作较常规供电有更高标准,哪怕毫秒级的电力闪断,都可能影响直播信号传输、场内灯光音效等环节,造成不可挽回的赛事事故。”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保电办电网组组长陈作伟介绍,深圳供电局按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从大电网到场馆全链路、全方位落实保电举措。其中重要场馆通过深圳首创的“三角梅”型接线方式,形成了具有超高安全标准的供电保障;通过重构变电站主变侧、配网主干线路、环网柜进线侧的二次设备保护功能逻辑,形成故障下的“三道防线”,为场馆提供“零闪断”的稳定电力。

在广州,广州赛区运行保障指挥系统化身“赛事大脑”,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孪生、大数据、大模型以及数字人等前沿技术,实现赛时指挥调度能力全面升级。赛后,该系统将转型为广州重大活动运行保障指挥调度平台,数图联动、融合通信、AI算法、事件任务调度等核心能力将会复用到城市侧,为数字广州建设持续赋能。

作为承办竞技体育组冲浪、手球女子组等赛事的赛区之一,汕头市利用亚青会场馆的良好基础,以细微改造升级替代新建、临时设施低碳搭建、信息化系统智慧赋能,实现节俭办赛与品质提升的双重目标。

全民同行 全运氛围燃起来

开幕哨未鸣,赛事已先行。几个月来,十五运会男足U18、U20、竞技羽毛球、群众比赛门球项目、群众比赛棋牌类项目等赛事活动进展顺利。

“我终于圆了我的梦想。”唐丹在摘得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象棋项目女子个人公开组冠军后激动地说,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全运会,首次摘金。“象棋是一门全年龄段的智力运动,我们既能遇到60多岁的老将,也能看见10多岁的新生力量,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唐丹表示,如今,她已成长为中坚力量,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带领小棋手们更好地成长。

“小海豚”志愿者们也充满活力。目前,十五运会广东赛区已完成3万名赛会志愿者招募组建工作,其中389名志愿者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及外籍志愿者。“我们坚持以志愿者为中心,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护航’保障体系。”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副部长王浩介绍,广东赛区于今年6月启动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全省共启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970个,举办1.4万场城市志愿服务活动。这支“小海豚”志愿者队伍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服务、灿烂的微笑,助力赛会顺利圆满举办。

在赛事进行的同时,各类文体活动在广东迅速铺开,点燃全民全运新热潮。在深圳,各类运动嘉年华活动正全面激活城市运动基因;在广州,全运主题活动走入穗港澳社区,让港澳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全运氛围;在东莞,“奔跑吧·少年”体育嘉年华、“跟着十五运打卡东莞”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出热烈氛围;在汕头,英歌舞、南枝舞狮等民风民俗表演亮相竞技体育手球女子组开赛仪式,为参赛运动员及观众营造沉浸式、差异化的赛事体验。集文化传承、时尚表达、产业联动、全民参与于一体的“潮·湃”2025汕头文旅时尚周活动,为城市文旅品牌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显示,仅在深圳宝安区,今年上半年,宝安区体育场馆坚持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累计接待市民227万人次;通过不断细化市民科学健身服务,为8650名群众提供免费规范的体质测试,量身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开展体能训练营等公益活动。截至目前,“万人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已累计开展培训2863场,为市民搭建起“零门槛”提升运动技能的平台;“宝体杯”全民赛事已举办8场项目赛事,有效拉动体育消费。

以赛兴城 打造城市新形象

11月6日,记者穿过一片葱郁绿野,一栋木结构大型建筑矗立在青山环抱之中,这里便是光明国际马术中心。它是国内跨度最大的木质体育场馆,十五运会马术比赛将在这里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地运动员与赛马已陆续入驻马术中心。一匹匹高头大马步履稳健,走向训练场地;贵宾室内咖啡飘香,马主题屏风栩栩如生;三层马厩、马僮用房及其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不仅是赛事中心,还将打造马术运动中心、马文化推广中心、马产业孵化中心。”深圳光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伟介绍,近年来,光明区加快打造运动之城、活力之城,国际赛事接连落地,群众体育氛围浓郁,马术、骑行、赛艇等户外运动全面开花。此次十五运会,光明区五大场馆将承办马术、小轮车、足球三大项目。

“运动,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将紧紧抓住十五运会的历史机遇,全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交流合作。”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深圳赛区执委会竞赛部副部长何建辉表示,下一步,深圳将充分结合大湾区特色资源禀赋和传统文化魅力,围绕增进市民的参与度、获得感,通过政府搭台、协会组织、社会联动,不断拓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新创意、新体验、新模式。如在马术、自行车等运动方面,将结合承办十五运会马术、小轮车比赛项目,抓好赛会遗产的转化利用,实现全民全运、全运惠民。

紧随十五运会的脚步,广东各地也换上“新装”迎接八方宾朋,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形象。素有“岭南广府文化重要发源地”之称的佛山,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在顺德德胜体育中心建设中,融入“凤凰展翅”的岭南建筑意象,使其成为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的城市地标。十五运会期间,德胜体育中心将承办女子篮球、女子足球等关键赛事,日后也可以用于举办全国性和国家级比赛以及大型演唱会、电竞项目比赛等活动。

“深圳以赛事为契机,推进264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44万平方米建筑立面焕新、32处节点绿化升级、4211处城市家具更新,让街巷颜值与功能同步提升。”何建辉表示,深圳还构建起丰富多样的宣传推广矩阵,立体推进深圳赛区氛围营造,聚焦亮点打造城市新形象。在47个场馆、247个城市门户打造立体形象展示,依托5万余个地铁及公交电子屏传播全运主题。

来源: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incentive-icons
中工网
中工网为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中国工会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管理的中央新闻网站
306054文章数 118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