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超级大国苏联正式宣告“死亡”,西方对此是欢呼雀跃,声称是“历史的终结”;而东方世界却是惋惜和不安。苏联的崩溃让世界很惊讶,一个庞大的国家说没就没了,就连西方国家都颇感意外。一时间关于什么原因导致苏联瓦解的话题和研究就兴起了。
我们看到的主流且权威的解释是,苏联自身长期的僵化体制最终导致这个国家解体。虽然不同的人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大多数还是认同这种说法的。而小编就从一个点着手来谈谈这个问题,这个点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一、 进入八十年代的苏联:经济问题凸显,新理念由此诞生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接任苏联最领导权。然而1984年安德罗波夫也去世了,契尔年科继而掌权。很快一年后的3月,他也走了。于是较为年轻、学历又高的戈尔巴乔夫成为了最高领导人。
![]()
戈尔巴乔夫
不过,此时的他面对的是一个大大的烂摊子,长期以来的各种矛盾已经表现得很严重了。国内体制僵化、国际上孤立无援、经济上问题重重,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似乎都能要了苏联的老命。
然而对于苏联这种超级大国来说,外部的问题暂时还不足以致命,其内部的、尤其是经济上的问题才是最为迫切的,戈尔巴乔夫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从1985年3月上台后到1987年都把重点放在了经济改革上,这是正确的操作。
1985年,苏联的经济总量为1.8万亿美元,不到美国的一半。人均收入为5400美元,是美国的41%。而此时,苏联花的军费却是美国的两倍左右。农业问题已经成为了苏联最为薄弱的环节。其人口比美国多,但农业产量却只有后者的1/7。从70年代初以来苏联每年就要进口数千万吨粮食,苏联已经不能实现粮食自给了。特别是在1978-1982年,苏联遭受了气候灾害直接停止了产量的数据公布。也就说,到了八十年代,苏联人已经温饱都成了问题了,这让当初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大国的苏联情何以堪。
![]()
九十年代的苏联
1986年,戈尔巴乔夫说70年代经济困难已经出现,经济增长率明显降低,我们虽然进行过努力,但未能完全扭转形势。因此加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确实,此时的戈尔巴乔夫看的还是准的,路也走的对。于是他一开始就着力于经济问题的解决。然而,不幸的是他没有能成功。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其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困难程度严重估计不足;政策失误和不利因素的严重干扰,比如未能切中要害解决好农业问题,经济结构依然继续失衡、反酗酒运动还造成重大损失等;
最后的结果是经过两年多的改革,苏联经济和财政状况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继续朝着不利方向恶化。对此戈尔巴乔夫很郁闷,他需要思考新的改革思路。就这样他认为改革之所以不成功是政治上的问题,尤其是外交政策严重束缚和制约了苏联的发展。他决定转变思路,从后者出发。
1987年底戈尔巴乔夫的著作《改革与新思维》出版,该书集中阐述了他的新思想。然而正是这种转变加速了苏联的奔溃,直接要了苏联的老命。
二、“新思维”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经济改革的失败让戈尔巴乔夫把重点放在了政治与外交政策上。他决心走一条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以改善苏联的环境。然而这种做法却等于是向美国投降以及抛弃自己的价值所在。实际上他做了美国人想做但一直没有做到的事。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总的来说就是在思想上来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彻底抛弃传统的政策和理念,用全新的思想指导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国家政策。
他这一理念的核心被他称作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其本质上就是想表达不再和美国对抗了。他继而阐述了这么一些原则:
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人类面临共同的、迫切的问题,需要联合起来。
核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核武器打破了战争与和平传统模式,核战争意味着人类的毁灭。
全人类的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主张国际关系人性化,人道主义化。
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发展前途和富有生命力。
这些所谓的指导思想乍一看有点像是美国的主张一样。苏联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问题上已经和美国斗了几十年,现在突然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直接导致了领导层和社会的思想混乱。
![]()
杜勒斯
1945年,杜勒斯向杜鲁门做报告时指出了瓦解苏联的手段。他说:
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
现在看来,戈尔巴乔夫似乎就是这么一个人。因为从他上面的所谓指导原则来看,他已经从思想上向西方理念转变了,他打算接近西方,靠拢西方。
戈尔巴乔夫猛的回过头来,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民主化、非军事化、人道化”等等。积极向西方缓和关系,主动裁减军备,主动向西方靠拢。实际上,这已经表明,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苏联已经准备对美国和西方做所有让步,直到美国原谅它为止了。
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戈尔巴乔夫展开了一系列外交。
首先是以裁军为突破口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裁军问题一直就是美苏接触的突破口,也是制约两国关系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在70年代苏联大力加强军备建设后,美国就对此特别在意。现在苏联决定主动裁减军备,以谋求美国好感。1987年12月两国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实质性限制军发展的条约,即著名的《中导条约》就是例子。
![]()
签署《中导条约》
其次是积极改善与东欧国家的关系。长期以来苏联就奉行大国沙文主义,特别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搞的所谓的“勃列日涅夫主义”,不断的加强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甚至直接出兵干涉东欧国家内政。现在苏联打算彻底改变这种政策,主张在与东欧国家交往中的“平等”以及给予他们自主性。
然后是调整与西欧国家的交往政策,主动缓和和西欧国家的关系。这一时期戈尔巴乔夫与英国、法国、西德等西欧国家领导人经常互相访问。特别是在德国统一这么大的地缘政治问题上,戈尔巴乔夫也完全等于按照美国和欧洲的方案全力支持德国统一,他似乎已经完全不管了。这样的好处是,德国很快就顺利的实现了统一。
再者是缓和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一点尤其集中体现在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问题上。他打算放弃和美国在全球的争夺。
![]()
从阿富汗撤军
综上所述,苏联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新的外交行动,由此也迎来了东西方关系和美苏之间的第三次缓和高潮,也是最后一次。实质上反映的是,这一切表明,苏联在“冷战”中已经认输了,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对抗美国取得了最终胜利,等待苏联的只有死亡了。
三、“新思维”导致苏联的思想混乱,使得苏联快速走向瓦解
其实,从现在的眼光和新思维本身来看,戈尔巴乔夫做的没错。他的主张和后面所采取的措施外交行动看起来也没问题,甚至是值得表扬。然而,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
当年威尔逊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主张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从历史和主张本身来说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结果还是失败了。北宋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也是合理的不过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原因恐怕还在于一个把握度和时机。
![]()
抗议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面对经济改革失败的战况转而想从政治上寻求突破。但是不管他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的主张给原本就危险的苏联造成了思想震动,还波及到其他东欧国家。就好比一个人长期坚持自己的某一信念,突然有一天别人告诉你这是错的,让你接受一个完全相反的价值观时,带来的就是怀疑人生和思想混乱,很可能直接就导致失去人生目标。
苏联需要新的思想指导,但是这来的太猛了,让这个庞大的国家无法适应。这时候美国的机会就来了,美国趁机大肆宣传西式民主和价值观,很快思想混乱的苏联精英们以及那些早就被西化的领导层接受了西式民主,他们甚至认为只有西式民主才能拯救苏联。令人感叹的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高层反而是西化的推动者。在这样的状况下,苏联不完完都不可能了。
而且比较讽刺的是,戈尔巴乔夫和其夫人直接拿了美国利益集团的钱。真的就像杜勒斯说的那样,美国找到一个瓦解苏联的盟友,改变思想就能成功了。
苏联作为一个大国,其崩溃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内部问题。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但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肯定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总的来说,思想混乱带来了苏联快速的滑坡,西方趁机瓦解苏联的战略目标,诱使苏联朝着西式民主前进和演变。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自列宁一直以来的主张。苏联的对外战略、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交互作用, 最终决定了苏联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帝国的命运, 走向了衰落, 也失去了对人民的吸引力。人们思想混乱,不知道该走向哪里,精英们又深信西式民主能拯救国家,因此采取了“休克疗法”。最终,苏联真的被治死了。
其实稍微有点历史经验的人都知道,政治改革是需要较为稳定的环境和较长周期才能逐步实现的。想靠短时间就改变人们固有的价值和理念只会造成混乱和动荡,处理不好那只能是走向崩溃。这是历史的教训。
参考文献:《国际关系史》、《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