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7万俄军把5500名乌军困在红军城(乌称波克罗夫斯克),北有第51合成化集团军、东有第41集团军、南有第2合成化集团军三面压境,仅留的1公里宽西部出口连机枪都能全覆盖时,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围歼战。
毕竟俄军的FPV无人机、光纤无人机和火箭炮早已织成天罗地网,别说大部队转移,单个士兵露头都可能遭精准打击。但谁也没想到,强压之下真的杀出了生路——乌军3个旅主力借着夜色,硬生生从这场“死亡包围”中逃了出来。
![]()
这场突围的序幕,其实是由一次擅自撤退拉开的。部署在包围圈最外侧的乌军摩步第32旅,没打招呼也没通知友邻部队,一夜之间全员撤离,几乎没受损失。可这波“操作”却把队友坑了:第25空降旅、第79空中突击旅等4支部队瞬间被俄军补位合围,尤其是精锐的第25空降旅,深陷包围圈最深处,几个月来正面硬刚俄军第41集团军早已精疲力竭,想撤都怕在野地被敌军集团猛攻。
![]()
眼看战友陷入绝境,乌克兰军情局局长布达诺夫亲自坐镇红军城,派帖木儿特种部队和总参第425突击团出手救援。谁也没想到,特种兵居然杀入红军城市政府升旗,看似高调反击,实则是为了吸引俄军注意力。与此同时,第425突击团在北部阵地主动发起猛攻,把俄军主力牵制住。城内的第68猎兵旅和第155机步旅趁机销毁带不走的迫击炮、重机枪,然后把大部队拆成班排,化整为零准备突围。
真正的逃生之路,选得既冒险又聪明。乌军没有硬闯被无人机封锁的公路,而是盯上了红军城北部比克河的小支流和三片沼泽田野。从10月27日到11月5日,每个深夜都有乌军小组徒步穿越泥泞,避开俄军的监控盲区。即便一路上遭遇鲁比孔无人机轰炸和炮兵袭击,付出了伤亡代价,但比起被围歼的命运,这已是最优选择。
![]()
如今俄军虽控制了红军城90%的区域,却没陷入血腥巷战。他们把步兵小组分散在街区小巷,靠侦察无人机指引绕开乌军火力点,一步步压缩包围圈,逼守军放弃阵地。可俄军也有头疼事:城外2万乌军援军操控无人机不断阻击,进城的俄军得骑着摩托趟雷趟无人机,推进并不顺利。
![]()
关于包围圈里还剩多少乌军,双方说法差得离谱:乌方说只剩400-500人,俄方电报频道却称还有2000人未撤离。而红军城的战事,早已不是单纯的攻防战——这里是乌克兰东部的后勤枢纽,一旦失守,俄军可能直逼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整个战局都可能倾斜。
![]()
这场突围堪称现代战争的经典案例:俄军靠兵力和技术优势织网,乌军却用特种作战牵制、小分队渗透的方式破局。有人佩服乌军的绝境求生,也有人质疑最初的擅自撤退坑了友军。但不管怎么说,在17万大军的铁壁合围下,能从沼泽地里闯出一条生路,这场深夜突围确实配得上“奇迹”二字。你觉得这场突围会改变俄乌战线走势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