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少南(江苏)
![]()
金南的老年大学教室里,笑声总像轻风吹过,时不时漾满整间课堂。
三分钟“晨报”结束,他握着翻页笔站在电子黑板前,随着讲课的节奏,PPT一页页流畅切换。讲到关键处,他又举起手机,通过电视投屏演示——这种“理论+实操”的创新摄影课,是他坚持多年的教学模式:把“镜头捕捉光影”与“指尖修缀细节”紧紧拧成一股绳。
不少学员初学手机摄影时,对着小小的屏幕满是茫然:有人盯着五花八门的拍照模式,急得鼻尖冒细汗;有人对着落叶对焦半天,叶片仍虚得像蒙了层雾;有人拍了马拉松,回看时才发现主体早被人群“淹没”。金南从不催促,只笑着说:“有了主体,不突出等于没拍。”他俯身握住学员的手,指尖轻轻一划、一点:“您瞧,这主体不就跳出来了?”
金南的创新,从不是冰冷的技巧堆砌。他总鼓励学员用自己手机里的照片做练习:学员张凯镜头里的孙辈,经他点拨添上一圈柔光晕,孩子仿佛永远浸在午后的暖阳里;虞珊把褪色的老院照片“救”回来,让砖缝里的青苔重新染回鲜活的深绿。“手机摄影是捕光,修图便是续笔。”两者相融,镜头里的柴米油盐,忽然就有了诗的模样。
如今的修图课堂上,学员举着手机的笑声更密了:杨良的相册里,玉兰花修得恰到好处,花瓣上的露珠亮得能映出人影;向梅用老师教的法子,把家庭合照调得暖融融的,每个人脸上的笑都像盛着光。
对金南的赞誉从不是凭空来的。是他把教学揉进时光里,领着一茬又一茬学员,握着手机慢慢“划”出来的——既能抓住眼前掠过的风,也能把逝去的岁月,修得更温柔。
![]()
![]()
钱少南(浓咖啡):江苏无锡人,爱好摄影,现为手机摄影和手机剪辑兼职老年公益教师。
编辑:夏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