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父亲,是席卷天下的土匪巨寇;有一种儿子,却在三尺讲台上甘为人梯,深受万人敬仰;父子二人,命运为何南辕北辙?
孙殿英当年混迹街头巷尾,靠三寸不烂之舌骗财又骗色。家贫读不成书,他便拉拢一帮地痞流氓,招兵买马。他“擒拿马福田,击溃皖北保安团”,名声越打越大,乡里人都喊他“孙大麻子”。他一手遮天,一手捞钱,不留一滴余地。
![]()
而当时的社会,军阀混战,官匪勾结,地方势力割据一隅,各路豪强纷纷举兵自保,自称替天行道。孙殿英瞅准时机,投奔直系,借着军阀的旗号,横行于河南、河北之间,却从未真正打过赢仗。败给北伐军之后,他当即反水,跪求蒋介石接纳,还把部下带进国民党编制内。只是,他并不懂带兵,也不讲纪律,部下看他越走越歪,军心一落千丈。
![]()
1928年,他以剿匪为名,忽悠上级给他投放炸药,直奔清东陵而去。月色如水,四面山林静谧,仅有几声犬吠。他命令部将开山炮轰,“轰”的一声,坟门轰然倒塌。数十名兵卒抬着破损的石棺,孙殿英嗤笑道:“这下好办了,金银珠宝都在这儿!”部下翻箱倒柜,连夜明珠也没放过。黄金白银、雕花玉器,车载斗量,全进了他的小仓库。
![]()
可他的贪婪,也引发了全国上下的愤怒。舆论一片谴责:“盗墓贼,禽兽不如!”废帝溥仪也颤声上书:“此贼可诛!”蒋介石虽然心里不满,却怕牵扯军阀利益,不肯露面指责。孙殿英见局势不妙,匆匆散财消灾,硬生生把事态压了下来。但那一夜的挖坟声,早已惊破了世人的底线。
![]()
抗战爆发后,日军势如破竹,他又当起汪伪政权的汉奸,一边领着俸禄,一边搜罗民财。日本投降那天,他赶紧叼着雪茄,朝着国民政府鞠了个躬,想把自己重新包装成“忠良将领”。可等到人民解放军南下,他才发现自己再也没有退路。1947年,他在汤阴抵抗解放军,溃不成军,被抓进战俘营。短短几步,他就从云端跌入地下。牢房里,烟尽酒干,他一生所仗恃的权势人脉皆成泡影。不到一年,他因忧郁成疾,含恨病逝,葬在战俘营的荒草丛中。
![]()
可见,一味靠暴力和贪婪铺路,终有覆灭之日。孙殿英的一生,就是乱世枭雄的典型。他把盗掘文物当成私人财富,却低估了公众的正义感,也高估了自己的权势。
![]()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独子孙天义。孙天义1931年出生,童年被母亲严加管教,见过父亲横行一时的骄横,也目睹父亲身败名裂的凄凉。自幼他便发誓:“爹的路我不跟。”他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如数家珍,更对英文情有独钟。新中国成立后,他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考入北京辅仁大学深造,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外国语学院任教。
![]()
三尺讲台上,粉笔滑过黑板,方方正正的字迹里饱含学术严谨。他常笑着对学生说:“知识是民主的基石,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几十年来,他“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有外交官、有翻译家、有文化学者。后来,他又兼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黄帝陵基金会会长,用实际行动捍卫民族历史。
![]()
黄帝陵年久失修,他四处奔走,“没日没夜”地跑项目,“字斟句酌”地和专家论证修缮方案。修复完毕那天,他没有高调庆祝,只是在陵门前淡淡地说:“这些文物,不是属于某一代人的,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他还将家中曾被盗掘而来却无从考证的古玩、玉器一并捐给博物馆,坚决不留私藏。
![]()
孙殿英依靠枪炮和炸药,掠夺千年文物;孙天义凭借教育和公益,还给文物以尊严。前者趁乱掘墓,背负千夫所指;后者兴学育才,赢得万众敬仰。这种天壤之别,源于他们对人生选择的彻底不同。父亲用私利践踏历史,儿子用公心捍卫文明。
![]()
如果说乱世造就了孙殿英的枭雄梦,那么盛世则孕育了孙天义的事业心。孙天义常感叹:“只有国家富强,文物才能免受伤害;只有社会安定,教育人才才有机会。”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出身并不能决定未来,选择才是关键。
乱世催生层出不穷的草莽枭雄;盛世培育源源不断的英才。孙殿英、孙天义父子二人的命运对比,正是最好的注脚。你觉得,一个家族的转折,还可能有哪些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资料:《辛亥以来北洋军阀研究》 参考资料:《清东陵盗掘事件档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