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老了,最该补的不是钙片,是拥抱。
![]()
”刷到这条短视频的时候,我愣了两秒,顺手把音量调大。
![]()
画面里,一对白发夫妻正用华为新出的“银发关怀”手环互相测心率,手环一亮,老太太笑得像小姑娘——那一下,比任何保健品广告都扎心。
以前总觉得“老来伴”就是搭伙过日子,直到看见东京大学那份冷冰冰的数字:每周三次认真聊天,平均寿命能多出2.3年。2.3年,听着不多,可换算成拥抱次数,够把一个人从冬天抱到春天再抱回冬天。
数据不会骗人,可数据也不会告诉你,那2.3年里他们到底说了什么悄悄话。
科技这玩意儿,有时候真挺暖。
瑞典那套“记忆共享VR”我试过demo,戴上头盔,老头瞬间回到1968年的西湖边,老太太在船尾冲他挥手。
镜片起雾,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机器散热。
技术把过去打包快递到眼前,可签收人得先学会别哭出声。
隔壁李叔吐槽:“花里胡哨,不如我家老太婆一句‘饭好了’。
”话糙,但李叔不知道,他老伴的智能手环早把他每天偷喝两口小酒的次数记成了折线图——老太太不戳破,只是默默把晚餐的酒杯换成了更小号的。
政策也在悄悄转弯。
上海那个“老年情感辅导员”培训课,首期报名爆满,挤进来一半都是儿媳妇。
有个姑娘跟我说,她给公公报了名,公公死活不肯去,结果听说课程最后一节教“怎么给老婆写情书”,老头半夜自己把身份证拍在了报名前台。
![]()
广州的“亲密关系研究中心”更直接,门口贴着告示:吵架免费,和好收费——因为“和好需要技术含量”。
最逗的是年轻人。82%的90后、00后开始主动问爸妈“最近感情怎么样”,像查岗又像八卦。
我表弟给他爸下了个“触感反馈睡衣”的订单,老爷子收到快递那天,刚好是结婚40周年。
老俩口穿着睡衣视频连线,表弟在摄像头外红着眼眶说:“这大概是我送过最肉麻的礼物。
”他爸回:“放屁,当年你妈织的毛衣比这肉麻多了。
说回正题,老年亲密关系其实就三条:退休那几年别急着把对方当室友,身体开始掉链子的时候记得把“谢谢”挂嘴边,等到80岁往后,每天15分钟专注聊天比任何长寿药都管用。
至于科技?
它只是个放大镜,把原本就存在的温柔放大给你看。
要是心里没装着对方,再智能的手环也只能测出一串寂寞的脉冲。
最后补一句,那个“情感记忆存储”技术如果真在2030年上线,我想第一个存进去的,大概是老头老太太在厨房抢最后一只虾仁的录像——吵吵闹闹,却比所有海誓山盟都鲜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